乐观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它赋予人类力量,以便在面对困境和艰险时更好地保存自我,而不被灾难、负压、疾病等击垮。
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乐观的词汇,例如:知足常乐、乐天知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都是宣扬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超然豁达的心态和心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乐观无疑是一种可贵的情操和值得赞扬的品质。
然而,作者劳伦·贝兰特在她的书中给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理解。她深入到乐观主义的情境内部,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对乐观主义进行了质疑,揭示了乐观主义背后隐藏的残酷性。
贝兰特认为,当渴望实现的事物成为自我实现的障碍时,残酷的乐观主义就出现了。乐观主义者想要如愿顺利,需要通过行动和实践来触及和抵达他们为自己构建的想象空间。如果没有行动的保障,乐观主义的想象就会变成幻想或空想。正如贝兰特指出的:“当那些激发希望的事物或场景实际上让改变变得不可能时(这种改变往往涉及个人或民族冒险的努力),这种乐观主义就是残酷的。”
在《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中,愚公最终凭着精神和意念感动了天帝,间接地成功移山,从反面隐喻了乐观主义的残酷之处。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和西西弗斯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