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始终是定格在历史中的璀璨篇章。在那段近代史中最为悲凉的时代,西南联大却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最为辉煌灿烂的一笔。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
《西南联大通识课》一册七本,包含了文学、国史、哲学、诗词、文化、古文、国学等七类课程。这些课程承载的是民国大师们博采众长的学术成果,以及西南联大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
当中国文化在西南边陲扎根时,北京、上海、南京正在经历着战火的摧残,民族也在战争中捂着伤口喘息。那时的傅斯年正以他莫大的勇气带着史语所“绝地逃亡”,那些民国大师也顾不得读书人的面子,丢盔弃甲,仓皇地向着重庆、昆明、成都逃去。所幸,正是这场“绝地逃亡”给中国留下了“读书的种子”,给民族留下了灿烂的文化,最终在西南联大里竞相迸发、交相辉映。
合书静思,大师棱角分明,风骨犹存。陈寅恪三百年来一大师,于国史研究之深从国史课中可见一斑;傅孟真虽最终归骨田横之岛,但在那时,他仍是古文上的大家。现而今,撕碎历史迷雾,穿破故事枷锁,大师远去,风骨湮灭。孟子曰:“所谓故国者,非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往西南去故国破碎,抗战胜利北归后身世飘零,有远走海外,追求学术者;有离遁海岛,高呼自由者;有立足大陆,服务人民者。结局各不相同,过程可悲可叹。无非民国有大师,坟茔各不同罢了!陈寅恪有诗曰:“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那时的他慌忙逃往香港,自觉南渡之后,此生不会再有北归之日。虽然战争胜利后,曾短暂回归北京,但最终埋骨岭南,如同傅斯年最终归骨田横之岛一样。他们的结局也是绝大多数民国学人的结局。但他们,包括但并不止于书中所涉及的西南联大的教授大师们,却用通识文化支撑起了动乱历史中的中国文化。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