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我看了很多遍,特别是《老男孩》,成为当年的现象级作品。显然朴导演是不肯复制自我的,他后来的不停试探,尽管各有成败,但无愧于他给后辈带来的启发与思考。也可以说,韩国电影业的发展,必须有这样的人,作为一种榜样,去引领,去影响,去成为一束光。
书名《悲剧救赎》对朴导演的电影风格进行了准确的概括。全书分成四个部分,第四部分为电影介绍,因本书写于2007年,所以也只统计到此,包括访谈中关于电影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导演的人物小传,用非常短的篇幅刻画了一个丰富的他者。第二部分是对导演的访谈,既有全视野的定性,也有针对某部电影某一情节具体问题的深究。第一部分则是作者在整合后几部分的基础上(第二部分占的比重最大),加上自己在电影理论领域内的心得,做的一个综述。这对于初次接触导演的新观众(或读者),是友好的。我们尽量用一种克制的观察,来谋求导演心理学的建设,并以期成为一种可以被分析的可能性。
纵观朴赞郁的电影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首部作品和第二部作品接连失败,几乎给他制造了死局。好在第三部作品《共同警备区》的成功,把他从谷底一下子又推至峰顶。这是观众的任性,却造成作为一个浪头上的人的跌宕,恰逢当时管理部门的宽容,造就了这一现象的诞生。但朴赞郁是警醒的,他并没有为此沾沾自喜,反而开始更多的思考,以至于去推动更多的可能性。他自己也言明,因为自己没有特定的老师,所以既可以向一切学习,也可以推翻一切!
秉承这个信仰,他开始向自己的内心寻求,想找到一种更恰当的表达方式。既要去叙事,又要与当下的惯式有明显的区分。在这里,他找到了最好的载体,就是人物。朴赞郁导演作品里的人物都是具备强复杂性的,且人与人之间还有明确的呼应感。所以这种针对个体挑战整体的思维,就一直贯穿在故事线内。有的时候,故事不是推动人物作出改变或者向前,也可能站在原地甚至后退。这里在呈现一种表象为“爽”的同时,思考作为一个个体的困与斗,仍是带有思辨意义的命题。究竟是谁输了,谁又赢了呢?
很高兴,当拍完复仇三部曲之后,他会选择《机器人之恋》这样的故事来讲。只说一件小事,就是人应该好好吃饭。我们似乎总想在电影里找人生意义,却又总是喜欢缈高可见值。于是乎忽略了我们真正的现实意义,是由一秒一秒的当下构成,吃饭的好恶,才是立足的根本。
我们带着2007年前的他的志气,来看他之后的作品,仍能发现更多的可读性,以为然。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