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喜读·第9册:《现实主义的报复》,彼得·盖伊[美]著,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当我们讨论文学作品时,常常从一部作品的“类型”这一角度展开讨论,谈论作品是一部成功的或典型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单说“现实主义”这一名词可能很多人不了解,那么看向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品,余华的《活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梁晓声的《人世间》、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妻妾成群》都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作,不乏茅奖获奖作品或国际大奖问鼎之作。
通过这一系列中国作家作品,我们大致可以推得什么是“现实主义”,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用文学的艺术视角承载现实基本,突出的是反映真实生活与实际情况,往往最能令读者产生共鸣,在故事主人公身上看到或是幸福或是苦难,或是喜剧也或是悲剧,虽然夹杂了作者多人物、情节等关键要素的虚构,但呈现的是与实际现实所衔接的,像是在记述生活、社会、环境、时代,并在其中加以歌颂、赞扬、批判、揭露。
以上来自于自己的总结与感受,有不妥之处望专业学者提出纠正或宝贵意见。但这些粗浅的认识足以能表达我的感受,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和影响,直到今天依旧有着无数的作家在创作,其魅力可见。而这忠于对现实的“真实”加以记述的现实主义碰上了更加客观和求真的历史,又会有什么样的火花作家在创作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时真的是在对“现实”描写吗。
致力于启蒙运动、中产阶级等诸多社会文化史领域研究,曾著有20余本著作,获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历史学会杰出学术贡献奖的美国文化史家彼得·盖伊,也用其专业的历史研究角度思考这一问题,并付诸研究实践。以一本《现实主义的报复》向读者呈现史学家读文学时的思考视角,带着外界对历史研究的种种质疑,带着外界对历史真实性的讨论,反向在现实主义文学中寻找答案,也可以说是一次为历史的辩护,一次彻底的“报复”。
彼得教授在书中展开了对《荒凉山庄》《包法利夫人》《布登勃洛克一家》等3本经典现实主义文学名著的研读细节,重点就是结合我们对现实主义题材文学作品的固有印象,觉得在故事中都是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状况,都是真实的呈现了时代细节,人物的际遇可以成为大多数人的缩影和代表,但真实历史又是个什么模样他将文学中的记述与历史相对比,找寻关于“真实”程度的答案,看看故事中的讲述是否符合历史。
比如《荒凉山庄》,作者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查尔斯·狄更斯,他最善于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特别是儿童来作主人公,用时代带给的苦难、悲惨与不幸命运,揭露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残酷,同时表达对人道主义精神的追求。而作者正是对《荒凉山庄》重细节的呈现和其他作品的对比间,给出自己的判断,特别是注意到了狄更斯的创作时期影响,不同人物及所处阶级的审视。
人物的塑造是充满真实体现的,这一点得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即便再多的强调“这是真实的”,也无法改变狄更斯个人情绪的存在,他对当时的一些情况憎恶与自己的价值判断向左,这也体现在了作品中,致使成为一种“异化”,带给读者的“真实”感真相似乎也并非如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优质的文学讲稿,历史学家自有独特的角度去审视作品与作者,更多的内容希望你能到书中去阅读,毕竟批判也有极强的意义,失真有些时候也是一种价值。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