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是一份礼物。
生活中你是否难以给予消极反馈呢?别人让你不舒服,你会“反馈”么?请注意,反馈不是指责。
在两个人的交流中,其实存在着三个不同的理解领域,也就是三层不同的现实。作者提出行为反馈模型如下:
现实一:信息发出者的意图(需求、动机、情绪)(信息接收者不知道)
现实二:信息发出者的行为(言语的、非言语的/双方都可见)
现实三:对信息接收者的影响(感受、回应、反应)(信息发出者不知道)
双方都只知道这三层现实中的两层。信息发出者不知道他的行为对接收者的影响,接收者也不知道发出者的动机或意图。
成年人经常落入一种陷阱,也就是他们认为自己知道别人的动机和意图。但是,除非对方明确地告诉我们,否则我们的猜测仅仅是我们的直觉而已。他们的意图是他们所知的现实,而我们不知道。此外,意图本身很少是问题。请记住这句格言:“通往地狱的路是由善意铺就的。”相反,问题是人的行为。即使一个人心怀善意,也可能有许多原因导致他做出让另一个人觉得有问题的行为。
很多人都不太愿意给予消极的反馈,因为他们担心这样可能会造成伤害,打击别人的积极性。这种问题出在了“消极反馈”上。我不喜欢这个词,因为我认为所有的行为反馈都是积极的。即使是对问题行为的反馈也是积极的,因为行为是可以改变的,而对行为的反馈则是改变的机会。那些针对你欣赏的行为的反馈,我们喜欢称之为“赞许性反馈”,这种反馈表示那种行为是一个人的优势;而那些针对你觉得有问题的行为的反馈,我们则喜欢称之为“发展性反馈”。
所有的反馈都是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关于反馈者的,也可能是关于接受者的(通常两者都有)。那只是信息,而信息总是多多益善的。简而言之,知道总比不知道好。
许多人害怕给予反馈,是因为担心对方会转而指责自己。然而,如果你正在做某件让别人烦恼的事,让你知道不是更好吗?如果你知道,至少你还有选择。不知道,则会让你被彻底蒙在鼓里。
反馈模型的基本信念是:你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情况。你不会妄自猜测,不会越界。
建立一段让双方都能自由地给予反馈、寻求反馈的关系,是防止“刺痛”变成“剧痛”的关键因素,也是帮助双方养成新的、更有成效的习惯的重要方式。
下面是你可能难以给予反馈的原因。(请注意,有的原因与我们放弃影响力的方式有些重合。)哪些原因符合你的情况?
- 不待在自己的半场,喜欢推断他人的动机和意图。 - 不确定自己的感受(尤其是脆弱的情绪,如受伤、被排斥和悲伤)。 - 不表达自己给予反馈的目的。 - 给出的反馈太笼统。例如,太拐弯抹角,不能具体描述真实的行为,或者用更好接受的措辞来掩饰事情的影响,导致听者误解你的意思。 - 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或者让对方尊重自己而有所保留,或者轻描淡写。需要被别人喜欢、被看作“好人”。想要取悦他人。 - 担心出错,或者担心对方会否认。心里有这样的想法:这是我的问题,把我的问题归咎于别人,实在是太自私了。 - 担心关系可能受到损害或破裂,认为关系的和谐取决于没有冲突。 - 害怕冲突,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 - 挑战和对质的场景让你感到不舒服,尤其是在面对权威人士的时候。 - 担心对方会报复或不给你反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