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总共有十七篇短文。大部分文章都是从经济基础出发,来论述中国两千多年官僚政治的产生、发展、阻碍和转型。同时,还通过与欧洲官僚政治发展路径的对比,使读者能够大致了解整个官僚政治的形成。书中的许多语句和概念也很有启发性。然而,由于这些研究较早且年代较久远,所以在今天看来有一定局限性。
首先,书中过于强调经济因素,忽略了其他方面,范式相对简单。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论证方式到近代的说服力越来越不足,给人一种“深刻但片面”的感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第四篇就批评了一些学者过于强调水患和外患因素,而朱苏力几十年后也验证了这一批评。
其次,书中表达个人情感和意识形态的色彩较浓。在论述所谓“新官僚政治”时,充满了对当时统治阶级的愤怒,更像是杂文而非学术性的写作。而对官僚政治的前景的讨论,则是用一些抽象词语如“人民的时代”、“一般工农大众普遍的自觉能动”来表达乐观。然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第三,有些论证过于武断。在谈及科举制度的弊端时,作者将视野扩大到整个专制政体,对科举的进步性基本上只是轻描淡写。同时,选择的史料本身也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只是为了支持作者的观点。我还顺便看了看81版的孙越生序和附录,毋庸置疑的是10版删除掉这部分内容,这似乎是为了让后来的编辑省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