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到了后期,知识分子的行为开始转化,由开始时的思想开放渐渐变为僵化。这是因为儒学的一个分支出现了,即理学。理学是纯粹的一种理念,是儒学追求完美的表现,但它还只是初期阶段,到后来发展为道学。
如果说理学是重视理论,道学则是重视实用。道学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文学作品被轻视,体力劳动被视为低贱,官员每天只想着如何表现忠君。
此时,蒙古人开始崛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开始向周围扩张。他是个军事天才,指挥过多次战争,仅年轻时失败过一次。同时,他也具备政治天才。当时蒙古有无数部落,之间存在着各种隔阂,有些甚至是世仇。但在他的统一指挥下,再没有出现过分裂,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
蒙古帝国先后灭掉亚洲的西夏国、金国、南宋,然后向欧洲和中东地区扩张。蒙古人在战争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财富,所以侵略是没有终点的,只要没有遇到阻碍永远不会自动停止。
灭掉南宋后,蒙古人又向更远的地方发展,他们的目标是印度,但由于畏惧喜马拉雅山的高度而放弃。接着又转向越南、缅甸,结果那里的密林和沼泽让蒙古大军吃尽苦头,他们又转向朝鲜和日本。公元1281年,蒙古人准备了四千多艘船只要进攻时,突然海上出现飓风,蒙古人的所有船只基本都沉没,战争的步伐才终于停止。
蒙古人在中国地区建立了元帝国,在西域地区建立了察合台汗国,在中东地区建立了伊尔汗国,在东欧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等。蒙古人对宋代的儒学非常轻蔑,他们取消了科举。
此时的读书人没有了科举就没有了生活的目标。以前读书是为了科举,中举就是为了做官,然后光宗耀祖,荣华富贵也就有了。现在这条路没了,读书人非常苦闷。
然而,由于读书人没有了道学的约束,他们的思想得到了正常发展,创作能力极为兴旺。他们歌颂爱情、调侃圣贤,将优雅的宋词进化为通俗幽默的元曲。意境和想象力更加丰富,这是以前作品中很难见到的。例如徐再思的:“平生不知相思,才知相思便害相思。”在元代,读书人读书不再是为了做官,这种思想让他们安于现状。因为国人一直以来都以自傲,但在蒙古统治者的眼里,他们的地位在蒙古人和西域人之下,属于三、四等人,这让当时的国人忍气吞声。
由于蒙古人打通了欧亚大陆,商人们更便于做生意,使元代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内地经济迅速恢复。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到元帝国后,惊叹于其富有,他回国后写了一本书《马可·波罗游记》,从此欧洲人知道了这个富有的国家。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