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纳多·达·芬奇定义了“天才”这个词。在我固有的古今中外名人名库中我无法搜寻到另一个和他一样天才的人。如果你找到了,可以告诉我哦。
列奥那多的天才不是单方面的,他是全局模式下的天才。他不愿意拿自己的绘画水平说事儿,在写给别人的自荐信中,他认为自己是工程师、建筑师,只不过在最后提了一句,“我画画也画的不错。”
在中文中有句话叫做“画人画皮难画骨。”但是对于列奥纳多来说,这完全不存在。他的绘画都是从骨头开始的。这当然是比喻。经过对数十具尸体的解剖,他这个画家对于人体的构造烂熟于心,对于肌肉、血管、脏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了自己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他完全是自学成才。一个没有接受过正统教育的人,在数学、医学、物理学、地质学、考古学、工程学上的造诣,早已领先各个领域的鼻祖上百年。
当时很多理论和学说尚未被人发现。他完全靠自己的推断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如果当时他愿意公开所有的学术成果,那现代的教科书上很多学科创始人或者带头人,甚至定律的命名都要被改写。可惜,他的求知欲远远高于分享欲。列奥纳多留下的不是学术著作,但那些笔记足以让他位列仙班。
列奥纳多留下的画作其实并不多,原因很简单,他没有画完。他是一个很容易“半途而废”的人。因为他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解开心中对于自然的迷惑。他会花时间去研究人的眼睛结构,了解光的传播,需要演算数学,需要解剖人体和动物,需要大量的幻想。这在许多人眼中都是“不务正业”的行为。如果没有这些,他的画作不可能有如此完美的透视效果,光影的组合也不会如同真实场景一样,圣母背后的岩石结构也不可能不被地质学家批评,荒野中圣杰罗姆颈部的肌肉也不会如此准确。细节的现实精确性成为了判断是否是列奥纳多画作的标准之一。
列奥纳多是左撇子,他的笔记是镜像体,意味着,如果要看他写的文字,对于一般人来说,就要对着镜子看,才能看出来。这种无心而为的加密性给列奥纳多的作品和笔记都带来了神秘的色彩。有一部电影叫《达·芬奇的密码》只是展现了这种神秘的一小部分而已。本书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就是写乔布斯传的那位,用了大量的实证来分析列奥纳多的那些密码其实都是他个人情绪、喜好、认知的体现,和阴谋论关系不大。比如,电影中针对《最后的晚餐》里约翰其实是抹大拉·马利亚,然后基于此推断出圣杯到底是什么,从而展开精彩的剧情。这对于电影和小说来说当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一切基于的无非是画作中那位女性化的男性的外貌加上重视自然的离经叛道的“异教徒”的猜想。通过对列奥纳多整个人生的画作,无论是草稿还是成品,的分析来看,列奥纳多是一个非常热衷于把男性的外貌女性化的画家。这个话题就不展开说了,说不完,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就去阅读一下这本书吧。
“脱离现实的幻想常被认为是列奥纳多的主要弱点之一。但是,要想成为真正有远见的人,逾越现实和接受失败皆属必需。创新需要一个现实扭曲力场。列奥纳多对未来的设想最终往往都会成为现实,即使这需要几个世纪。潜水服、飞行器和直升机现在均已存在,抽吸泵正被用来排干沼泽,列奥纳多规划的运河路线如今已成为一条主要的高速公路。有时候,幻想就是通向现实的路径。”这一段是书中的原文。我认为无论是哪个人都无法用简单的一段话来评价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天才。他不会让人感觉是穿越时空而来的。他就是一个凡人,凭借着极其细致的观察力和极强的求知欲在探索自然的奥秘。很多东西超越了在他生活的年代,甚至我们生活的现代的科技水平,所以才无法实现。再过几百年,也许就全部实现了呢。文中自然觉得他过早地洞悉了太多天机,在他过完自己的六十七岁生日之后,停止了他的呼吸。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