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谈起费老,我大概最开始知道的就是《乡土中国》,节选的篇章如差序格局时常出现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材料中。而后在大学闲暇之余翻起,但因文字深涩,故未能读毕。在了解费老资料后,得知其还有其他著作,故得知此书,断断续续读了十几天,读完此书。
似乎从小到大我们所学的课本从未讲述过我们身边的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我生活的这些年,大概是第一次在书中见到了描述我从小生活的周围的一切,如农业生产、宗教习俗、劳作日程、土地占有、职业分化等,也让我对我所身处的这片土地的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江村经济》引导了一种人类学的方向——从”野蛮人”转向一个“文明社会”之中,因而将成为社会人类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里程碑。书中的经典名句众多,值得摘录仔细揣摩,放眼到当下仍然受益匪浅。文章上篇做名句摘录,辅以观点补充,下篇回顾自身经历,呼应江村又去获取一件新的,他这样做,是因为他相信新的工具对他更加适用。所以,任何变迁过程必定是一种综合体,那就是他过去的经验、他对目前形势的了解以及他对未来结果的期望。过去的经验并不总是过去实事的真实写照,因为过去的实事,经过记忆的选择已经起了变化。目前的形势也并不总是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因为它吸引注意力的程度常受到利害关系的影响。未来的结果不会总是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因为它是希望和努力以外的其他许多力量的产物。所以,新工具最后也可能被证明是不适合于人们的目的的。
社会科学的作用
如果要组织有效果的行动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对社会制度的功能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且要同它意欲满足的需要结合起来分析,也要同它们的运转所依赖的其它制度联系起来分析,以达到对情况恰当的阐述。这就是社会科学学者的工作。所以社会科学应该在指导文化变迁中起重要的作用。
社会学家当是能够回答农民的许多问题的,诸如怎样有计划地进行农民生活资料更新、怎样通过民主讨论的方式制定各种房屋的结构和布局,怎样根据本村农民的财力,分期分批地按大家同意的规划来有步骤地更新全村的面貌(新农村建设)。这些问题都需要人类/社会学家来进行系统的社会学调查。
对形势或情况的不准确的阐述或分析,不论是由于故意的过错或出于无知,对这个群体都是有害的,因为这会造成这样的错误:预先假设了不存在的力量或是忽视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以新农村建设为例,我所在的村庄始终是推进缓慢亦或是停滞,那么就需要针对这项战略对农村的情况(观念、行为、生活方式)等进行深入分析,做到因地制宜。
工农经济结构
在城镇化日益饱和以及产业升级受阻的今天,如何妥善处理人的生存问题已经日趋严重。费老之所以选择开弦弓村,正是因为开弦弓村是中国国内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可以把这个村子作为在中国工业变迁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例子,由此他得出了工业下乡的结论。
我觉得特别兴奋的是在这里看到了我几十年前所想象的目标已在现实中出现,而且为今后中国经济的特点显露了苗头。在人口这样众多的国家,多种多样的企业不应当都集中在少数都市里,而应当尽可能地分散到广大的农村里去,我称之为“工业下乡”。工业下乡同样可以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增加工业的比重,但是在人口分布上却不致过分集中,甚至可以不产生大量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在这个意义上,为具体实现工农结合,或消除工农差距的社会开辟了道路。
后记
关于马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