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9月10日,梅克伦堡广场遭遇空袭,德军将战火蔓延至伦敦,也燃烧到了人们的心中。人们不禁在思考,“如何在战争中生活下去”,不过对于曾经居住在梅克伦堡广场的五名女性而言,这句话还有着另一层含义。
二十世纪初期,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浪潮下,梅克伦堡广场拥有着另一层含义,在一些思想先进的女性眼中,这里是一个象征“激进”的地标。梅克伦堡广场位于布鲁姆斯伯里区,这附近有伦敦大学学院、第一个接受女子的高等教育机构、第一家国家公共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等机构,能够容纳任何追求知识的人。同时这里的生活成本低,许多旅行者和求学者以这里为栖身之所,寻求知识与命运的洗礼。
对于伍尔夫、希尔达·杜利特尔(笔名H.D)、塞耶斯、简·艾伦·哈里森、艾琳·鲍尔五名女性作家而言,梅克伦堡广场不仅是她们的住所,也是她们对抗世界的战场。五位女性虽然在梅克伦堡广场的居住时间少有重合,年龄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她们共同认为,女性在社会体系中居于从属地位具有不公和不稳定性,因此她们致力于通过写作和生活方式为女性打破界限,重塑诠释女性角色的叙述方式。
伍尔夫在《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中提出了女性创作艺术作品的基础被剥夺的观点。女人想要写作,需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这个房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独立,也包含着精神上的自由。
本书以五位伟大女性的生平记录,通过她们的私人生活、职业生涯、政治观念、文学成就等方面入手,展现出公众世界对女性写作的态度和女性书写者的态度。梅克伦堡广场是一个地理上的纽带,将这五位女性联系在一起,展现出她们在抗争过程中塑造的全新自我。
H.D的创作风格新颖多变,曾获得美国艺术文学院授予的杰出诗歌奖章,然而人们却更加注重她与几位男性之间的复杂关系。H.D始终尝试通过写作,走出人们对她的刻板偏见,重新塑造自己精神上的独立身份。一直以来,这个社会对女性设定的标签太过于武断,甚至有些单调,她们不仅仅是妻子、母亲,也可以成为对社会和家庭更加有贡献的人,无数的女性正在为实现平等的目标而努力。
女权作家伍尔夫在1895年至1904年先后三次因亲人的离世而陷入崩溃,期间她产生了幻听和错觉,甚至多次尝试自杀。然而心理疾病并没有打倒伍尔夫,反而让她愈挫愈勇,最终敢于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直斥不平等的待遇。二战时期德国的空袭,更是激发了她心中想要诉说的欲望,最终让她以文字为武器,向整个世界宣战。
本书还原了西方女性通过写作反抗困境和不公,她们以这种方式,重新寻回女性的自尊,拯救女性地位。然而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需要无数女性持续的抗争,也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聆听。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