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日本生活的韩国人,写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应该很有意思。解读者在最开始的时候,还介绍了这位韩裔日本人的中文水平,这么说吧,这位作者的韩语、日语和汉语,都能够当母语的水平,实在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语言学家。
解读者把这本书分成了三个部分进行解读。第一,蜀国和魏国究竟谁才是大汉的继承人。解读者提到,很多日本人对于中国历史的熟悉,都是从三国开始的,而很多中国的年轻人对于三国历史的了解,可能也是从很多日本人开发的游戏开始的。三国这段历史,是被戏说和各种文艺作品加工最多的一段历史。所以,作者在全书的各个章节,都在回答一个问题:“艺术作品(其实是《三国演义》)中的三国和历史文献(比如说《三国志》中的三国)究竟有什么区别”。作者的观点是,这基本上是两个三国,一个是三国演义中的三国,一个是三国志中的三国。而且,这三国演义中的三国能看到很多元代社会的影子,因为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代。
回到这个具体问题,三国中,蜀国和魏国都资格谈“合法性”,魏国有资格谈合法性,是因为汉献帝把后汉禅让给了曹丕,有程序上的合法性。蜀国有资格谈合法性,是因为刘备身上留着老刘家的血,有血缘上的合法性。然后,作者提到了,对蜀国没什么好话,基本上是站在魏晋的立场上写这段历史的,对于谁是后汉的继承者这个问题,自然也是倾向于魏国的。这里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陈寿的老师,谯周在马谡失街亭一战中受到了牵连,所以谯周对诸葛亮怀恨在心,作为学生的陈寿自然对于蜀国没什么好话;第二,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在晋朝,是司马后裔统治时期,因此官方意识形态也是站在魏国立场上的,所以陈寿要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写《三国志》自然也要符合官方意识形态。从中可以看出来,历史真的要隔代写,而且隔的越久远越好,其实魏晋时期,距离三国时期还是太近了,写的历史都不客观。难怪我听说,直到现在,官方还没有出《清史》。
然后,作者又提到了后来元代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为何会将蜀汉进行美化,将后汉的继承者的地位,给了蜀国。这也是跟罗贯中所处的历史时代有关,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外来民族统治的时期,元朝作为一个马上民族,对于什么法统、合法性或者正统性完全不在乎,于是罗贯中,也通过三国演义表达了对于蜀汉的偏好,而且他写的很多情节,隐含了对于元朝的社会当下的一些看法。
第二,三国时期,魏蜀吴真正的实力对比如何这就要靠作者研究史料的功力了。作者分别从:国土面积、人口、军队和人才等4个方面,对比了魏蜀吴三国的实力。先说国土面积,当时的魏国统治着10个州,基本上长江以北都属于魏国。吴国主要在江南一带,而且因为当时蜀吴联盟,有些领土还算是和蜀国共管的。而蜀国,只有益州一个州,尽管益州很大,但是也主要是在四川一带。从国土面积上看,魏国等于蜀国+吴国这么一个规模。再看人口,作者考察了各种史料之后,得出的结论是,魏国=2个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