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石不生苔。”
作者年少起便在外闯荡二十余年,其中十余年居住在中国。由于婚姻状态和疫情等原因,她孤身一人回到已陌生的故国故都,面临着“如何“有人喜欢在周末的晚上出来通宵看电影,这说明他们与众不同。他们很可能不容易融入主流社会。新文艺坐提供一个安心坐下来的地方,每部电影、每个人的人生都各不相同,每个作品都很好看,你也一样,与别人的不同无关。”
在“早上关门的喫茶店”中,店主大泽先生日渐衰老,面临着死亡的阴影。作者希望这家喫茶店能永远经营下去,因为店主以微笑迎接她,并和她聊天,他话题丰富,讲不完。只要这家喫茶店还在,她在这个大城市单独一人也不会害怕。
然而,大泽先生边擦咖啡机边说:“你别担心,总能找到替代我的。”听到这句话,作者呆住了,不禁流下了几滴泪。
这家咖啡馆成为了作者的避风港,让她暂时逃离了残酷和令人无奈的世界,也能在别人的回忆中游荡。然而,她知道迟早要面对现实,并给自己找到一个答案:离开日本二十年后回国的四十多岁的单身女性,如何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义。
作者流泪的原因是因为代入感。
吉川女士虽然是日本人,但因为多年离家,日本也不再是她熟悉的地方,而中国永远是异国。
对于我来说,虽然没有跨越国家,但我经常感到自己在任何地方都是“外地人”,是“异物”。我一直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读书、成长,很少能维持多年的友谊。
从中学开始,我就经历了频繁搬家的生活。十多年间,我换了六七个圈子的朋友,曾经和我有长时间线上陪伴的朋友也因为彼此的成熟而渐行渐远。书中提到日本人一生平均搬家3.5次,而我在北京仅搬了4次。今年,我面临着许多内外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让我愈发感到不确定。
幸好大城市慷慨大方,割断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入联系,却提供了多功能和宽容性。除工作之外,我也依赖工作中遇到的朋友、健身教练、唱歌搭档、按摩师等角色,来维持和社会各个领域的联系。
我至今记得与我聊天,甚至在疫情期间见过我在健身房大哭一场的教练。他四十多岁,北京南城人,小时候是摔跤选手,个性乐观,喜欢骑摩托车,我们的音乐品味非常相似,都喜欢英伦摇滚和00年前后的华语经典歌曲。他虽然不是专业的健身教练,但经常鼓励我锻炼完去吃卤煮,导致我锻炼后越来越强壮。他给予了我很多陪伴和温情。然而,当我换工作搬家后,我们失去了联系。
每次环境变化,我的“自我”似乎都会随之微妙地改变。但始终如一的是一种信念,无论面对什么变化,我都能快速地适应,建立自己的生活和小环境。就像书中提到的:“我觉得一个人挺好的,其实没有什么一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你觉得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