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时有巧思,时又强行写作,且未尝有庄重的主题来承接这绵密的文字。
第一重强行在遣词造句,《竹峰寺》想要努力达到一种古朴的风格,却通篇现代汉语日常用词,没有那种陌生化的惊奇感,也并无非此不可的精准感。虽偶有漫漶一类,但没必要,日常用语表意足矣,且滥用多次,明显是ctrl+f式的一键替换。作者只是在句式上发力营造书面感。
第二重强行是文意表达的啰嗦,例如“我躺在一间仅有一床一桌的客房的床”,荒山禅房,不消说,这样的房间布局很容易想象。如果说是为了表现人物躺平的无聊,用被拉长的文句去表现内感知时间的延长,那上下文间也很难做到一以贯之,就显得刻意(况且对这篇文章而言,“我”的心绪状态本就不是重点)。另外,人物语言也不够精炼,70有余的长老出口“不懂不要乱讲哪,出家人怎么能吃烤鹅”一来够不上端庄的身份,二来也没必要用反问句式加强这人尽皆知的信息。
第三重强行在描写篇幅过多,有人会赞这篇是散文笔调,闲庭信步,但散文的核心是联想,是所见所闻所触发的所感所想,而这篇小说给人感觉就是高中生练笔的游记流水账,恐怕忘了语文老师“言之有物”的告诫。
第四重强行在行文节奏刻意的张弛,过度运用悬疑。一般在人物引出新话头新事件时,总要强行按下不表,而后插入一段漫长的背景说明。这种结构有写的好的,例如本培提醒我关注蛱蝶碑的故事,自然“什么是蛱蝶碑”呼之欲出,但作者偏偏闲笔一段竹峰寺的得名,逐渐过渡到竹峰寺的历史,从而引出“蛱蝶碑”的往事。但也有写的差的,比如我如侦探般首次探查到那飞檐的来历,初入竹峰寺,本培给我开门。原本这里应当进入对竹峰寺的介绍,但作者却转而写开门者本培,一个宛如他座下电驴载我四处游历的线索NPC,身份没啥新意,而且也不大能关联到我初探竹峰寺的心境,于是就成为一段冗余的信息。
第五重强行就在于,文章的主题还是比较轻了。面对人祸,僧众将书法之神佛法之光亲临的石碑藏起,藏住的是信仰与审美的最后一片飞地;面对城镇化拆迁,我将故乡大门的钥匙藏起,藏住的又是什么呢是对故土童年的私人化记忆还是现代化入侵下中国的乡土性二者的可比性除了“藏”的动作与“贮藏地”选择的动机,还有什么呢作者如此作对照,莫不是是想诉说“我”的悲恸一如灾难众生还是想暗讽当朝官人延续着人祸年代同样的权力结构如不是,那便有“附庸风雅”之嫌。
总之,归根结底就是篇幅不够,文字来凑。于我个人而言,这种灵光式故事还是更适合“微博”“朋友圈”这种体量的形式媒介。只挑坏话说了,避战️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