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爸爸做饭把厨房弄得一团糟的时候,奶奶会说:“男的哪里会做这些。”互联网上也流行着这种半开玩笑的话:“爸爸带娃,活着就行。”《红楼梦》里也有类似的桥段,当凤姐哭诉丈夫跟下人乱搞并合谋想杀害她,贾母表面虽责骂贾琏,转头却跟凤姐说:这有什么要紧的,“我当是什么事呢”。
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情景背后有一个相同的逻辑,那就是:『男的就是这样的。』男的就是不会做家务,男的就是粗心,男的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男的就是会出轨………我们一边咒骂他们,一边纵容他们。可是到底有何种证据能够证明,男的就是这样的呢?
《生而为男》是著名人类学家、前美国布朗大学副校长MatthewGutmann的著作。作者长期关注男性和男性气概的研究。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关于“男性就是这样的”成见,的确来源于男性在现实中的普遍表现,但这些表现却不源于生物上的性别差异,而是社会和文化长期纵容。
作者从人类学的角度,抽丝剥茧,探寻男性特定行为的成因。从上海公园的相亲角,到海地联合国维和人员的性丑闻,从墨西哥城专为女性而设的地铁车厢到印度的海吉拉,从奥克兰的康复项目到伊拉克战争的前线,顾德民教授对男性特征进行了一次全球性探索。
看完这本书,我决定再也不说“男的不行”!而是就事论事。追求性别平等路上,首先我们要真正去相信性别是平等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