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记忆改造的我们》
瞬时记忆:15-300毫秒不等,所有进入感官的经验,比如此刻所有进入听觉的声音(叫你名字的声音,周边的噪音,正在播放的学习音频等)。
短时记忆:20秒—2分钟不等,也被称作“工作记忆”。以上瞬时记忆中只有最引发关注的声音进入短时记忆,然后再经过时间的冲刷筛选被记住一部分。
长时记忆:在短时记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只是暂时增强,神经递质数量改变以便传递信息;而长时记忆则会新增或拓展脑中现有的物理连接。
脑子大小与智商无关,一般认为脑重占全部体重的比例越高,越聪明。大象的脑仅占体重的0.2%,而我们人类脑则占体重的2%!不过有此种类的老鼠和海豚的脑也同样可以占到体重的2%,某些乌类甚至可以达到8%。
从下到上:脑干(控制呼吸、心跳等,爬行脑)——小脑(控制动作、技能,主要是无意识的程序性记忆)——间脑:丘脑(大脑门卫,负责除了嗅觉所有感官信息,决定传达哪些给意识)、下丘脑(控制植物神经系统以及与脑垂体一起控制激素分泌)——大脑皮层(四片脑叶、岛叶与边缘系统,控制认知活动与高级心理功能,额叶主要负责理智和社会行为)。
大脑灰质——神经元(神经细胞)、大脑白质(神经纤维)、胶质细胞。
脑电图(EEG):局限在外层脑区观察。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观测整脑,高放射风险。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使用一定量放射物质(很少)。
功能性磁共振(fMRI):测量脑中何处供氧推断脑活动(依据血氧水平依赖现象原理:富含氧气的血液和含氧低的血液磁化强度不同)研究时需注意,脑一刻不停在活动,所有感官处于活跃状态,例如现在某人想一件事对应的脑区活动现象要多次实验对比,因为一个人在想妈妈这个信息时,可能不自主的脑子同时还在收到周边的声音、回忆昨晚的晚餐、心脏快速的跳动等无关干扰记忆进入。
⭐大部分脑区承担不同记忆功能,在小层面上是一些脑神经细胞共同协作来储存个信息,而在大一点儿的层面上,则是不同的脑区共同协作从各个信息中重建回忆。
海马体会在睡眠时“腾空”把筛选过的信息存入长时记忆。
在德国,70-74岁的人群患病率大概在3.5%,75-79岁人群患病率就已经升高到7.3%,80-84岁是15%,85-89岁大概是25%,90岁以上会有40%,就是差不多快一半了。(认知储备量大,则发生tau蛋白缠结与蛋白质沉积斑块的阿兹海默症患者丢失部分记忆,可是仍有足够信息的替代通道绕过损坏的脑细胞连接支撑日常生活)。
问答形式带来更加持久记忆。
记忆检验间隔:一小时后,一天后,一周后,一个月后,半年后。
研究超强记忆力时通常会探讨三个特质:第一是通过有效编码及连接到已有知识网络(比如通过一些记忆技巧)而获得较强的接收信息能力;第二是有意识的反思练习(刻意练习);第三是记忆的调取结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