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一个人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去写一些东西。在20年的时候,开始想着能够系统化地把自己的碎片化思考串联起来。当时只是带着这种想法,但是最终能够呈现出来什么形式,自己脑中并没有很清晰的形态。然后开始一步步写了起来。
当然在写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经历与认知的局限性,导致一些理解是很浅显的,写的很多东西只是照本宣科,拾人牙慧搬运过来。随着这一次的创业,摆脱了原有的机械,重复劳作之后,有了更多被事情、被人性所驱动着向前走,向前看的经历,和大量借助于书籍来消化掉的困惑。这次更能够穿透事情的本质,而非停留在表面上的泡沫和虚幻。以下是目前完成的部分。
而这一切的萌芽或许是跟杰克伦敦,跟《荒野的呼唤》是分不开的。
《过去都是假的》
标题为什么要取过去都是假的呢?
生活中,我们不乏看见很多人,一副少年老成或者历经沧桑归来的样子,讲着“世界就是如此”、“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等等。或者是热血文青,忧郁知识分子,嘴里讲着存在主义,实际每天活得比谁都虚无。最爱旁征博引,满嘴道德、真善美,人之所以为人。要么每日贾樟柯、许鞍华,一副关心民间疾苦的样子,实际在消费着底层人民的苦难,以对冲一事无成、以心比天高的欲望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极度焦虑感。唯独不愿意面对的就是这个真实的世界,自己真实的欲望。一直活在虚假之中,当这样的人足够多了,他们又会以各种名义和旗号聚集,然后一起去构建这个泡沫,大家躲在泡沫里,虽然抵挡不了风吹雨打,抱团苟且足矣。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成了最后的挡箭牌。遇到困难和问题,第一时间是愤怒,第二是这事跟我无关,是别人的问题,是系统的问题。然后再去开启心理慰藉之路,用尽各种方式来获取情绪价值的支撑。要么通过陌生人社交软件,以廉价的方式出卖自己的肉体来获取别人的虚情假意。要么通过与身边的情绪垃圾桶倾诉,他们或许能够获得一顿晚餐的奖励,或者下一次、再下一次为爱鼓掌的激励。再不济,就开始降维打击。既然这个事情我做不好,那不如去做没人做的事情。说投身艺术也只是堂皇的借口,反正别人不懂,还是选择安全的路走。其次,很多时候,一些被定义为积极、正能量的东西也被充当了提供情绪价值、编制泡沫的方式,比如一味地去读书、看电影、听音乐,在《商君书》中,这些都可被定义为靡靡之音。朋友圈有很多这种人,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实际一点也应用不到生活中。
有太多让我们去避免直面真实的方式了。面对心理的焦虑、痛苦,我们有太多的方式可以来进行缓解,长久下来,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慢慢地能够让我们痛苦的事情变少了,慢慢地我们能够信手拈来缓解这种痛苦的方式变多了,慢慢地我们离真实越来越远了。我一直觉得,痛苦是一种比快乐还重要的天赋,巨大的痛苦会驱动一个人走出去做巨大的成就。成功来源于高于常人的欲望。真实的世界中,往往我们的欲望是得不到满足的,我们就会滋生痛苦,这个时候大多数选择的是通过其他欲望的满足替代,而很少有人会做到延迟满足。
在跑融资的时候,改BP、做Demo、调整商业思路、调整产品交付方式,如何做早期冷启动运营等等,每一件都充满了稀碎繁琐、无意义的内容。完全可以站出来说,这不是我所喜欢的,我要追求我所喜欢的,这种东西没意义,然后找几个哥们吹吹牛逼,用陌生人社交软件聊聊天,sayhi一下,约个姑娘回家看看文艺片,又是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