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他妈的!”》真有意思,拍案叫绝。类似今标题党,放在今日,恐怕吸引大量点击率。我已经读了这篇文章不少次,但如果只读而不思考,不记笔记,那就像风中的蒲公英一样转瞬即逝。关于“他妈的”,如今在中国仍然是人们常用的粗口。鲁迅另辟蹊径,追根溯源,立志要弄清楚为何这个“国骂”在全国流行。
在世界上用“妈”来骂人,恐怕除了中国外,其他地方很少见。当然,中国骂人的方式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特别是将生殖器代入,现今的人们可能已经见怪不怪了。鲁迅通过对国外的比较研究发现,除了俄国有类似的骂法外,几乎没有其他国家有这种方式。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使用这种骂人方式。比如说,“上等人”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这通常出现在“下等人”口中。但是,这个国骂究竟起源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了。鲁迅认为“也许是士大夫讳而不录。”
鲁迅提到的《广弘明集》(七)记载了北魏时邢子才的一番话:“以为妇人不可保。谓元景曰,卿何必姓王元景变色。子才曰,我亦何必姓邢;能保五世耶。”鲁迅认为这句话可以推断出国骂产生的原因。邢子才的原意是,妇女很容易受到性侵,一旦被人“他妈的”了,她的子孙就难以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正,或者说她的家族血统就被“他妈的”者所取代。鲁迅认为这就是国骂“他妈的”的思想渊源。
具体原因如下,中国在科举考试前尤其重视门第身份,尤其是晋朝的门阀士族社会,血统极为重要,因此“祖宗”的护身符就显得至关重要。“要攻击高门大族的坚固的旧堡垒,却去瞄准他的血统,在战略上,真可谓奇谲的了。最先发明这一句他妈的的人物,确要算一个天才,然而是一个卑劣的天才。”然而,到了唐朝之后,自夸族望的风气逐渐消失,“等级”界限模糊了,血统似乎也不太重要,“下等人”也可以进入“上等”群体,并且变得文雅起来,“雅号也有了;身份也高了;家谱也修了,还要寻找一个始祖,必须是名儒或名臣。从此变成了“上等人”,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很温文尔雅。”对于这样的人,“下等人”只能通过反抗说“他妈的”。鲁迅认为这是一种“卑劣的反抗”,类似于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鲁迅从“他妈的”这个“国骂”中发现了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中国人过于依赖祖宗、不思反抗、自欺欺人的民族性;中国无时不在的等级制度。由此引出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问题:今天还存在着“等级制度”吗?它有什么新的表现和特点?我们既不满意又不敢说出来,只能在暗地里说“他妈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