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人格追求根本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眼前的问题。这在《人间失格》中有所体现,可以通过反面例子来解析。虽然小说中存在一些希望,但总是隐藏在失望之下。主角内在底层没有边界,他认为良子的无条件信任是永恒的,不需要守护。然而,这种永恒实际上是天真的,真正的永恒只存在于被击穿的那一刻。现实世界的永恒必须依靠守护。如果我是主角,我会觉得良子的信任在那一刻就已足够,不再在乎之后发生的事情。但是主角却在乎之后的事情,却不愿意守护之后发生的情况。当良子被侵犯时,主角陷入自身的情绪中,不再起到保护的作用。这说明良子的信任对主角来说是一种依赖,而不是相互守护的责任。所以,看似主角在良子这里得救了,实际上只是得救了,没有从自身找到希望的源泉。整篇文章中有许多美好的地方,也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只有主角本身不去坚持善念。主角的懦弱是从哪里来的?人性之恶不断压迫着主角的生存空间,使主角越来越敏感,越来越善于对恶进行反应,却对善无感。因为如果主角将自身的存在感建立在善的一方面,就意味着善恶的博弈将开始,这种冲突比随波逐流更令人痛苦,但也更具自由。人们对依赖抱有神奇的想法,因为冷漠和失联更可怕,所以宁愿对痛苦上瘾。高维的能量是有爱的,从不伤害人,就像海豚和鲸鱼,而不像豺狼和虎豹。主角并没有明白终极的善与恶无关,反而成为了一个过早承受社会之恶的牺牲品。理想主义人格的人从根本上想要问题不再发生,而非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意味着从小就要开始思考社会制度或人性底层的规律,将宏观层面的事物与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内存有限可能会超载,与内容本身是善还是恶无关。可以打个比方,武侠小说中如果要练习独门绝技,就必须跟上内功修行,否则就可能走火入魔。理想主义人格的解决之道是修炼内功,而不是只关注如何根本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主义人格的失败源于贵族或士绅阶层的没落。工业化生产带来的技能式学习几乎摧毁了传统的内修体系,不再有全面的文武修行,艺术文学也变成了课程或产品,宗教修行也边缘化,理想主义个人没有途径获得系统的修炼方法。如果主角出家,或者从小接受传统私塾教育,也许这个悲剧不会发生。这也提醒着所有理想主义者,如果理想主义只是消遣那就罢了,如果理想主义是追求,就需要下功夫修行。修行是有次序的,盲目摸索可能会走火入魔。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