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接近8小时,我终于看完了这部20万字的小说。之所以选择阅读这部小说,是因为它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部小说会获奖。
或许作者是想要打破悬疑小说的类型感,试图让一部类型小说更加立体化。或者正如作者所言,因为他当时正在学习并回顾心理学经典作品,对此怀有强烈的输出渴望。
在这部看似是悬疑书的作品中,作者推进了三根同等重要的线索,包括破案、婚姻和心理疾病。
通常情况下,一部作品中总会有一个主线,其他内容则可以涉及并且丰富一些其他方面,这样书籍就显得更有立体感和深度,并且能令读者佩服作者的知识广度。
然而,在这部书中,每个部分的分量都相当,让人感觉有点摸不着重点。可以看出查案是重点,但是其他两个部分的内容过多,导致查案的主线显得模糊了。
另外,作者在处理心理学部分的内容时,感觉没有处理得很高明。如果作者能将心理学的现象和知识融入于人物和情节中,偶尔进行一些点拨,会让读者觉得很不错。然而,作者却像是堆积了一些心理分析素材,写出了一些详尽的心理分析。这不像是在写文章,反而更像是作者自己在练习心理分析。读者读起来会觉得这些东西没有融入到情节中。
最后,我认为作者在写查案这条线时,给人以悬疑感受。这条线的叙述方式很有意思,出现一个嫌疑人后,又会引入新的嫌疑人,然后之前的嫌疑人就被丢弃。这种线性的写法打破了一般探案小说中人物集合猜凶手的模式。
我认为这部小说最出色的地方应该是它的立意。每个人都“插”了被害人一刀,但没有人能被指认。这种设计真的非常巧妙!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立意,这部小说才获得了奖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