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位大姐,她年轻时嫁给了一个“城里的男人”,从此一辈子都嫁给了这个家庭。她忙碌了一辈子,生活没有多少乐趣,只是在家和上班的路上来回奔波。她没有真正的朋友,也没有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一次和她聊天,我问她这样的生活是否无聊,每天只是在上下班的路上,也不去逛街,结交新朋友。
她的回答让我觉得自己听不懂中文。她说:“这样不符合妇道吗!”
简直让人震惊!我万万没想到问题居然出在这里!
古代“三从四德”对女性的束缚居然一直延续至今。对于新时代的女性来说,这样的束缚和对“三寸金莲”的厌恶一样令人无法接受。
回想起小说《一路到夏天》,故事发生在女性以相夫教子为责任的时代背景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听从父母之命,嫁给素未谋面的男人,度过一生。
因此,这本书正是基于这个背景,讲述了不同的女性在不同年代追寻自己的故事。
作者菲奥娜·基德曼女士是一位新西兰女性主义作家,擅长用诗意的语言和现实主义的方式描绘女性角色,讲述她们的人生和情感。
在《酿蜜框》中,小女儿埃斯特和教授相爱,但遭到牧师父母的强烈反对,最终分离。教授被打得鼻青脸肿,黯然离开,在他乡组建了新的家庭。
多年后,他收到了埃斯特发来的一封令他心跳加速的信。信中只有一张剪报,上面写着埃斯特的母亲去世的消息,还有一根试探性的黑羽毛。
爱情再怎么热烈,如果得不到家庭的祝福,必然以悲剧收场。
中年的埃斯特在母亲去世后,才敢向初恋发出信号,希望能重拾曾经的恋情。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的写照,她们必须小心行事,为了适应社会的期待而委曲求全。
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心里的一根针》中的埃斯梅。她已经拥有一个不错的家庭,有一个关心她的丈夫,有乖巧的孩子,为什么还要抛弃家庭,频繁地出去,一直等待儿子的谅解呢?
也许埃斯梅只是做了许多女性不敢做的事情而已。
在年轻无懂的时候,她被配给一个从未见过面的男人,与之组建家庭,但她不知道爱是什么。她只知道她应该做适合自己年龄的事情。
那根在她体内的断针,代表着“妇道”、“规矩”和“道德”的约束,时刻提醒她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稍有逾矩就会感到痛苦。
多年前,为了保护一个肮脏的秘密,她的母亲在公开场合毫不犹豫地露出乳房,证明自己仍然可以生育。这个事件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埃斯梅头上,越是回忆,越是让她感到憎恨。
女人,真的只能过这样一种生活吗?一辈子失去自我的生活,苟且活在男性的阴影下吗?
因此,埃斯梅选择逃脱婚姻,她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愧疚,但她更想追求自己的幸福。
埃斯梅不停地寻找,那根断了一半的针虽然偶尔刺痛,但已经不再致命。虽然不知道它在血液流动到哪里,但不再在心头令人忧虑。
多年后,在一个适合的场合,埃斯梅终于得到了儿子的谅解,心满意足地离去。
当她摆脱了“世俗”的束缚时,她终于没有遗憾。
《酿蜜框》里的埃斯特,是我,也是你;《心里的一根针》里的埃斯梅,也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你。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