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才有力——读邓亚萍《心力》一书有感邓亚萍相信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她是获得14次世界冠军,并且是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的金牌运动员,这样的光辉足以让大家钦佩和羡慕,但是退役后她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依旧精彩,把生活也是过得有声有色。这就让我非常好奇,她本是一个个子不高的女性,为何可以碰发出如此大的能量。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翻开邓亚萍的《心力》一书,也逐渐了解她的心路历程和强大的内心世界。期初她的运动生涯并不顺利,谁曾想她因个子矮小、不符合体校要求被拒之门外。九岁的邓亚萍被教练拎出来,对她的父亲说:你把女儿带回去吧,她没有任何的培养前途。父亲把选择权交到邓亚萍的手里,问她:你怎么办?你要不要打球?你要不打球呢,咱就去读书去了,因为没有别的路嘛。如果你想打球,那人家就说你不行了,你怎么办?面对如此场景,邓亚萍并不知道决策意味着什么,只是内心的那点不甘心让她选择迎难而上,告诉父亲:我得试试。她内心的那点不服输,成为她辉煌人生新的起点。要是大多数的小朋友,在这个时候受挫会选择放弃,但是她没有,不怕受挫,有强大的内心是刻在她骨子里的基因。除了刻苦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她勇往直前的信心,任何的挫折和困难到她那都不会影响她的心智,也从未想过要放弃,内心的唯一的声音就是:一直打、勇往直前,你说我不行,我就打给你看。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乒乓球成就上,还体现在她学英语以及去剑桥大学读博士。退役以后,如果是常人,可能去当教练,舒服的过日子,但是邓亚萍没有选择所谓的安逸生活,而是打破运动员只有身体素质棒,文化课不强的魔咒,从ABCD都写不全,用了十年多的时间,从大学一直读到剑桥大学的博士。作为一名顶级运动员,一定要有一颗大心脏,在《心力》这本书里,邓亚萍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真相:顶级运动员有时候不是水平上那么一点点区别,而是看你有没有能够拿住场上的心态。其实,我们作为普通人,也是如此,面对学业,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压力,没有强大的心力如何走向成功?从我自己30多年的人生经历来看,每一次学业,工作,生活的挑战,都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自信,还有强大的内心作为支撑。生活不易,我们要保持有心又有力,才能让生活的帆船杨帆出海,向更美的风景,更高处航行。人大出版社出版的《心力》一书,不仅结合邓亚萍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心力的重要性。你会说,她是世界冠军,她的人生是少数的,不可复制的。但是最难得的是。邓亚萍向我们传授了她保持心力的一些经验。我从书中学习了三点:第一点是转换思维方式,邓亚萍分享,在清华读书其实是非常大的挑战,她自认为是清华最差的学生,后来转换了思维方式。她默默告诉自己:你们现在都有很多知识,在这方面我肯定没法跟你们比,但我的经历和比赛场面,你们也没见过。我时常参加比赛走过那么多地方、看过那么多美景、吃过的那么多美食,这是我独有的经历,是我的优势。那就扯平了,知识层面你比我多,其他层面,我比你多,零比零。这样,她逐渐找到了自信,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利的情况,这种心态也是作为运动员训练出来的,在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习惯找到自己最优的部分,而不是看到自己最差的部分。笨鸟不认为自己真的很笨,所以可以先飞;梅花不认为自己只能在春天开放,于是有了“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给生命一份安欣,人间处处是天堂。第二点是建立失败清单,人容易恐慌的地方在于对未知的不确定性,但当有了应对的方案的时候,就会踏实了,这就是失败清单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心力》这本书里给出了邓亚萍是如何运用失败清单,让自己在赛场上更淡定、更从容、更自信。意外不可怕,“失控感”才可怕,面对意外状况,准备一份“失败清单”,即便意外状况发生,大脑也会认为“一切还在掌控中”。第三点是把精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天天想那些糟糕的事情造成内耗活在情绪当中,最重要的是要活在当下。著名作家刘震云也说过:“归零心态就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经拥有的一切剥除,一切归于零的心态。”对于一个顶尖的运动更是如此,不管比赛进行的顺利也好,不顺也罢,都需要放下已有的结果,打好当下的每一个球。比赛的节奏非常的快,一拍没打好,可能就转被动,一派大好了,可能就转主动,主动与被动有时就是一拍的距离,一拍影响一球,一球影响一局,一局影响一场,就这么简单。手里的沙子握得越紧,流失的越快。时常让自己归零的人,反而不会真的一无所获。不断“归零”就是一种上升与提高,也是一种难得的积淀与涵养。读《心力》这本书,对我触动很大,深刻的体会到了一个顶级的运动员心理上所承受的挑战和压力,跟普通人不可同日而语。于我而言生活就是一场与自我心理的较量,我希望鼓励自己,也鼓励我的女儿,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有心才有力,相信自己,不断努力,寻找我们梦想中更美好的生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