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看完了《封神》,感动又激动!纣王和妲己不再是被扁平化、妖魔化的昏君和妖妃,而是具有更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这次《封神》的“洗白”颠覆了我对历史的认知,消除了我对历史的偏见,同时也激发了我对“历史上真正的纣王和妲己”的浓厚兴趣。因此,电影没看够,我找到了柯胜雨的《殷商六百年》来全面立体地再现了殷商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让我看到了妲己和纣王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
首先,纣王并不是残暴无道的昏庸之人,甚至还有一些聪明才智。纣王名叫“受”,是商王帝乙的第三子。根据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他本应无缘继承王位,因为长兄启还在世。那么,他是如何登上王位的呢?这就要提到他在和兄长启争夺王位继承权时所使用的小聪明了。原来,他的母亲在生下启时是个地位卑微的妾室,后来被立为王后,才生下受,也就是后来的纣王。受利用这个机会,暗中贿赂太史,以此为理由争夺太子之位。“自古以来子以母为贵,都是立嫡不立庶。启出生时,他的母亲尚未成为王后,但是受出生时,她已经是后宫的主位。纣王借助这个逻辑上的错误,成功登上了王位,这足以显示出他年少时的聪明才智。
另外,妲己虽然是纣王的妃子,但并不是妖魔,她是无辜的“女娲论”的牺牲品。女娲论是随着周礼而产生的,其本质是为了父权的确立而服务的。父权压制女性,剥夺她们的发言权,将女性规训成任人宰割的温顺羔羊。因此,在残酷的男权社会中,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诋毁女性,甚至将庞大王朝的覆灭归咎于孱弱的女性。而周武王就是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的人。在牧野决战之前,周武王以“牝鸡司晨”来谴责商纣王对妲己的顺从,为发动暴力战争找了借口,将殷商的覆灭归咎于妲己。妲己和夏朝的妺喜、西周的褒姒一样,成为了“女娲论”的牺牲品。
以上就是我对周末看完《封神》和阅读《殷商六百年》后的感受和观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