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豆瓣鉴书团和中信大方的赠书。
其实我是被简介和封面骗进来的。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魔幻类的作品,于是兴冲冲地报名了鉴书活动。可当我读完整本书之后才发现,这本书现实得可怕。
这本小说从一场流感开始,以被感染的彼得罗夫一家为切口,在他们的行动与回忆中呈现出整个社会的众生百态:常年一成不变的公交和药店,矛盾压抑的家庭和职场,还有两代人相似又截然不同的新年晚会。小说塞满了对日常的细碎描写,堪称当代俄罗斯的微缩模型。
虽然内容上非常现实,但小说的写作手法却相当魔幻。试想这样一个开头:一位因流感而头脑发昏的修车工,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位不知来路的神秘朋友招呼到一辆灵车上。两人一起在棺材板边上很俄罗斯地喝起了大酒。
没错,这就是这本《彼得罗夫流感》的开头。以非日常的情节来表达现实,在现实中夹杂隐喻与幻想,而现实正是这样魔幻。
在这段伴随着高热和酒精的旅途中,彼得罗夫获得了两片过期的阿司匹林。他吞下一片,将另一篇放进口袋。
书中提到了著名的“契诃夫之枪”理论:第一幕中出现的那把枪,一定会在最后一幕响起。这本小说也严格遵循了这个理论,第一幕中出现的镜头,也在最后一幕浮现出其意义。
再说内容方面,小说的主题是流感。流感伴随着发热,小说却读着读着让人感到更加寒冷。故事背景设置在冬天,处处都透着寒冷:俄罗斯的凛冽的寒风,冰冷的街道,以及冷漠的人。只有流感带来的高烧散发着唯一的热量。
而流感也不仅仅指的是身体上的流感。
彼得罗夫和彼得罗娃都不是简单的人。他们发着烧,回忆起自己内心的狂热与幻想。他们表面上是普普通通的修车工和图书馆员,实际上各自“心怀鬼胎”。彼得罗夫一直想成为一位漫画家,还与一位朋友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往;彼得罗娃则隐藏着杀意。
然而,这种内心的狂热只是一场流感罢了。现实生活中,他们冷漠、孤独、不愿意交流,看起来和烦躁的药店店员没什么两样。即便他们脑内高潮了一千次一万次,甚至怀揣刀子出了门,却最终什么也没做。
彼得罗夫忍不住吐露了心声,我所拥有的现实和我想要的生活不一样:
一切都不该是现有的样子,除了他眼下拥有的生活之外,还应该有另一种生活,一种宏大的生活,为另一种未知的东西所充满,但绝非修车地沟,绝非家庭生活,而是别的什么,一种不那么世俗、不那么庸常的东西。”
那种“宏大的生活”究竟是什么呢若结合时代背景,它可能是已经过去的苏联时代。那个时代黑白分明,充满理想,却更加映衬出这个失去了确定性支柱的现代社会是那样空虚无助。
对于彼得罗夫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内心的狂热只能是一场短暂的流感。在依靠阿斯匹林退热后,他们只能收拾起破碎的想法,继续默默地在寒风中负重前行。
这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正在经历的流感。
最后治好发热的,恰恰是一片属于那个时代的阿斯匹林,它在第一幕出现。
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在小说的结尾处,又出现了一位属于那片阿斯匹林时代的角色。她又能被什么所拯救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