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与猫》让我想起了很多其他人的故事,甚至想要动手写下来。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生命终究十分虚妄,人们寄希望于社会关系,但是实际上没有任何关系可以改变这种虚妄。现实,冷峻的现实,无悲无喜自己选择自己走下去。
怜悯和同情其实是一种傲慢,因此莱辛用一种不带评判的,自然而克制的语言书写。这倒使故事接近它的核心,老妇自己选择了背离人类的社会关系,面对自己的孤独和野性。世界上哪有不凄寒黑暗的衰老疾病与死亡呢猫依偎着老妇,老妇拥抱着猫,ta们身处城市的边缘,既无力也无权,活在荒凉衰败的角落里。猫随时可以遭遇危险、被拳打脚踢乃至于打死,饿肚子和受苦受寒。ta们都是弱者。
和年轻时相比,老妇已经了解很多事物的真相。无论是做个“体面人”的信条多么无趣,还是自己循规蹈矩地做四个孩子的母亲多么无意义,老妇曾经也利他,也融入,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不是发现自己,而是丢失了自己。子女离开后,老妇其实面对了真实的生命真相,那就是人的永恒孤独。她不愿意杀死猫,故只能和猫一起流浪,这份善良可能还带着一些不驯顺的浪漫,一份与天赌命的倔强。她最终自由了,成为了吉普赛人,成为了流浪者,脱去了文明和规训的包装,已经在社会之外了。她为这份自由和觉悟付出的代价是颠沛流离与肮脏发臭的生活,在自然的严寒当中冻饿而死,和那只猫一样死在一个奇怪的角落里,死在某次对生活的勇敢战斗中。老妇一开始骂猫和自己“老猫”、“丑猫”、“讨人厌的东西”,后来夸它“聪明”、“结实”。虽然走向死亡,但那死亡本身就是大道。老妇已经接受了自己,看出了虽然作为社会人的自我已经消解,作为个体的自我却还在坚强地野性地体验着生命的全部辛酸与喜悦。因此我认为这个死法也算是求仁得仁、死得其所。
其实老妇不理解,文明和社区本身就是残酷而卑鄙的,人们为了攫取利益才交换各种规则,没有什么旧衣服和回忆是不能丢弃的,这一切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尽头本就没有温暖,只有编织到一半的谎言。如果一开始她就用这样冰冷的一颗心去生活的话,她也没有必要背离,也谈不上融入或离开,也没有所谓的生与死。这个世界上只有怀着赤诚之心的人才懂得什么是流浪吧,也只有他们能真正地活着和死去吧,其他人则处于麻木地半生半死状态。
《喷泉里的珍宝》这个珍珠对于两个人而言意义不一样,伊甫瑞姆只是一个平凡的、单纯的匠人,看钻石、看花、赏花,他带着那种有距离感的、对美的欣赏去雕琢和凝视,寻找完美无缺的东西。总而言之,珍珠和钻石那么多,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每一颗他都喜欢。就像对女性一样,只远观不亵玩,这是一种萍水相逢的欣赏罢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