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阅读伍尔夫的作品时,我总是被其中繁复华丽的辞藻所震撼,同时也惊喜于她意想不到的奇妙比喻。这本文学评论给我带来了同样的感受,但不同的是它充满了机敏、激情和智慧,却又保持着主观真实。全篇在作者极其私人化的审美意趣下充满了火药味,就算这可能是天才的表现。
在书中,伍尔夫提出了她自己的美学宣言。她将生活比喻为包围着我们的半透明的外套。她试图用文字表达出这种变化多端、不可名状和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尽量少引入外部的杂质。她所追求的是能多孔并易于渗透,柔韧且适应如云雾般氛围的记录人们内心流动的方式。就像普鲁斯特的作品那样,围绕着任何中心的事物都累积着丰富而遥远,难以接近和理解,因为涉及其中的许多内容需要深思熟虑,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但需要理解的是,现实中的意识往往被无数微小而不相关的思维所干扰,这些思维中充斥着各种信息。因此,当我们开始叙述像“我吻了她”这样的普通事情时,我们不得不在内心中回顾整个爱情的轨迹。当我们能够忍受失去这个人的悲伤时,还需要忍受其他一百个零散片段的痛苦。因为将我们和他人联系在一起的往往是千丝万缕的纽带,是与昨夜回忆和明早憧憬相连的无数线索,而我们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的是这张由日复一日的生活构成的网络。
从《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开始,我就发现伍尔夫是一位孤独的理想主义者。而在这本书中,伍尔夫似乎夸大了时代的差异。在一战后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过去的田园生活不再存在,人们被困在物质文化的枷锁中。伍尔夫感到了深刻的危机、孤立和怀疑。她认为世界已不再是美丽的花园,现代的诗歌已经死去。它们被束之高阁,像鸟儿一样将头埋在翅膀下面沉睡着,没人愿意打扰这些酣睡者的美梦。她以极度悲观的心态将自己缩小为一个黑点,似乎没有臂弯可以依靠,只能独自前行。但另一方面,她又表达出对艺术无可抗拒的热爱和热情。她相信只要努力,人们定能有所真实的生活终将到来。就像她提到的莎士比亚的妹妹,或者像那位葬在十字路口的女诗人一样,她将永垂不朽,等待时机一到,她将化作肉身来到我们之间。
现在的诗人提及夜莺时,只会说它对着肮脏的耳朵嘀嘀咕咕地唧唧喳喳。审美的变化也许使原本的艺术变得不再耀眼,而传统的艺术形式已经无法涵盖当今的现实,就像一朵玫瑰花瓣不足以容纳粗糙巨大的岩石一样。在《普通读者》中,伍尔夫以极其清醒而直接的评论,不仅是在缅怀过去的巨人,更像是吹响遥远的号角。如果时代的印记还具有任何价值,那就是人们正在意识到作为一种新发展的必要性。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努力使自己从让人厌倦的框框中解脱出来,揭示个体内心火焰的闪光,并以各种方式将它们记录下来保存。
人们可能会问,作品为何会永垂不朽?在文学的行列中,这个人的位置在哪里?当我们提出这些问题时,也许会想起普鲁斯特、乔伊斯、乔治艾略特、简·奥斯汀等早期的作品。它们自有一种气派,仿佛在告诉我们一些古老而真实的事情,而那些过去隐藏的东西现在被揭示了出来,完美而庄严,十分朴素而又异常美丽。它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浮现,就像在炎热的夏夜里,起初缓慢而庄严地有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然后另一颗星星也跟着出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