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脑子里的文艺细胞跳动最活跃而又最显青涩和无知的那个年龄段正好赶上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盛行和一批八零后作家崭露头角成为文坛最抢眼新星的时代,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当时,我当然完全沉迷于那些“大有可为”、“前途无量”的“天才”作家们所创作的文字。甚至他们写的东西贯穿了我的整个青春时代。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发现自己的青年时期被那些“青春疼痛文学”所占领。读的都是些少年人不知所谓的逝去与感伤,这到底能是什么好事呢?
之前从来没读过路内的书,自己才疏学浅的也没听说过这个人。因为偶然看了董子健演的同名电影,然后一搜原著看到评分这么高,所以就怀着找到宝藏的喜悦买来读一读。我觉得,路内较之于那些八零后名震一时少年成名的作家们,最大的优势应该是早生了几年。所以可以早先跳入“青春的迷惘和感伤”这个让任何人都会驻足留恋三分钟的主题。而不会说它半句不好的。
如果有谁可以代表自己写一写青年时代那些如云般漂泊又如云般怅惘的回忆与过往,那么自己明明那么不起眼,除了那口只有自己知道的心气和才华,却还偏偏把到了当时只日日存在于幻想中的女神。任谁读了大概都会心情大振,激情打上五颗星并怀念一场。更有甚者,说不定都会被激发出灵感,自己也写出几句诗来吟叹一番呢。
而路内较之于那些八零后作家们的另一个优势大概在于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开颜色玩笑,而不会被年轻的读者们扣上厌女、流氓、粗鲁、鄙俗的帽子。稍微早一个年代的人都可以说自己受了些王小波的影响,大写特写生殖器官,随意评价女性的容貌身材。不仅不会被读者讨伐,甚至还能被当作一种真性情呢。
作者往往认为自己是在写自己的真心,掏出的是真心,写的是心中的白月光,叹的是自己记忆中最好的部分,念的是心中的皎洁地。然而,你所谓的“真”的东西,你自己又给了它几分真?当你回忆这些过往的时候,把自己剖解了几成?你写出来的文字对自己来说又是几分珍贵?且不说一个人的才华天赋是老天赏饭吃的问题,当自己没得到上天的这碗饭时,写东西仍要东躲西藏,不肯把自己整个的给掏出来。写的字大概也就是骗骗这世间本就生活不易苟苟且且的芸芸众生咯。
二十岁就像是已经过完一辈子的人,甚至三十岁就仿佛看完了整个人生的人。的确,他也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可写。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