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看到何老师公众号推文,以为是写给毕业生找工作的,但当我看完了全文的内容后,我觉得我也需要!昨天晚上灵光一现,终于把对自己的专业定位和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提炼出来了。由于太兴奋睡不着,于是翻开了刚到手的《找事》,一看到自序,我就更兴奋了。
你一定是以自我为中心,认清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再去了解社会需求,寻找一种匹配。你要找的不是一个职位,而是一条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你会遇到未知的挑战,但那些都是路上的风景和奇遇。你可能走得快,也可能走得慢,但一定会更充实、更自信。你要用心去找一件你喜欢做、有能力做好、又能给你带来社会成就感的事情。任何人,内心都是需要寻求认同的,所以可能我如此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完这本书,也是在于我正好找到了一件我喜欢,我觉得我自己也有能力做好,并且这件事情也是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的事情~那我顺便也就在这里Mark下我给自己提炼的专业定位:一个具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决策心理学硕士资历的中英文导游。之前我就在困惑,一方面我爱上了走出去看这个世界(因此今年刚报名了导游考试,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还并不是一个具有资质的导游),另一方面我给自己的专业定位仍然是我热爱的心理学。可是如何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呢?我想到我还年轻时,社畜们经常鼓励自己的一句话:身和心,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而我不正是同时具备身导和心导的人么!!!然后我看到了何帆老师在自序里说:我的目标不是做一名导师,而是做一名导游。我突然就对自己的“导游”身份多了一份严肃和在意!我也更加清晰了自己的目标:用我的专业知识,不论是旅途中的历史文化传递,还是在心理上的专业输出,给听到或见到的人,有效陪伴人生路上小小的一段。
如果说自序部分还是一种鸡汤式鼓励的话,那么接下去的正文可以说是更新了我很多观念,并且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未来进行了预测,还给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不仅毕业生们需要,那些已经工作了却又对现状迷茫的人同样需要!虽然昨天晚上很兴奋,但睡眠还是要保证~于是今天一起床就又抱着书看,一边看一边觉得,这个说法很好,那个说法很有用,竟然一天就看完了这本书~并且急不可耐的想要把更新了我认知的这点Mark下来:找事做,而不是找工作。这个算是整本书的一个主旨了。然而,有趣的是在于,何帆老师从历史的角度,把“工作”的起源讲了个清楚,从而用于支持他的论点。这应该是我在这本书里最大的一个收获!我们现在熟悉的工作制度,其实是在最近300年,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才出现的一种很怪异的制度。这种工作制度先是强调纪律和服从,唯有如此,才能诱使工人放弃反抗。这种工作制度随后变成了对消费的赞美。为了填补无止境的欲壑,或是为了在人前炫耀,人们会持续卖命工作,全然不顾是否已经迷失了自我。更怪异的是,工作狂模式备受精英推崇,上行下效,这种盛行一时的公司文化带来了一个过劳时代。认识一个事物,采用“溯源”的方法,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探究其起源,从而认清其本质。这是我在何帆老师这里学到的一个方法论,也彻底让我明白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究竟在哪里!(一直无法理解历史为什么就是背诵年代和人名。。。)
当然,这本书的内容远不止于此。何帆老师不仅论证了为什么要找事而不是找工作,还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和建议,比如:如何找到你最想干的事,而且还能赚钱;如何找到和你一起干事的人;要不要换一件事情做(给有辞职想法的人的解决方案);新的经济生态系统,能做什么事(对未来的预测以及相应的操作方法)。关于自由职业者,何帆老师也给出了“一人企业”的概念,以及这样的企业应该如何运营。这也算是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吧。因为我想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一种“一人企业”。之前在跟人交流的时候,大家会用传统的模式来看待我要做的事情,也不是特别的看好。虽然我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但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别人我要做的是什么,以及我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而何老师的“一人企业”给了我答案!
感谢何帆老师的这本书!更感谢TA出现在这个时间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