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这个词语,光是读出它就需要莫大的勇气。
前几天刚读完一本《永远的女儿》,今天又读到这本《妈妈走后》,同样是讲死亡,同样是讲亲人去世后的撕心裂肺,却写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妈妈走后》是妈妈离世后,女儿米歇尔记录的自己的心路历程。米歇尔是美韩混血,韩国人觉得她五官鲜明有特色而羡慕她,但美国人却觉得她“血统不纯”而排斥她,两种文化和观念不时碰撞的同时,也让米歇尔找不到自己的心灵归属感。
常年生活在美国的她,渴望融入美国大圈子,但爱护肤的妈妈、信基督教的妈妈、只说韩语的妈妈、爱吃韩餐的妈妈却在时刻提醒她并不是一名“纯正的美国人”。
一直在这两种身份和文化中摇摆的米歇尔同妈妈发生了分歧,她开始叛逆。妈妈发觉了女儿的变化却不知如何去化解,只能通过给女儿做家乡菜的方式去关心女儿,母女俩的关系就在这一次次充满母爱的韩餐中渐渐化冰。
幸福和苦难总像一对孪生兄弟般形影不离,就在米歇尔以为一切都在好转的时候,妈妈查出了癌症晚期。米歇尔回到了妈妈身边,想像她以前照顾自己一样照顾她,但此时妈妈已无法正常进食。付出的爱意无法被接受,在米歇尔看来这无疑是眼前最痛苦的事。
无论有多不舍,妈妈终究是走了,葬礼结束后,米歇尔开始学着妈妈的样子,去韩食超市、做韩餐,走妈妈走过的路,才恍然自己是真的失去了妈妈。
更让米歇尔难受的是,当她真正花时间去了解妈妈时,才发现不仅是自己没有归属感,妈妈也没有。来到美国白手起家,从家境优渥到穷困潦倒,妈妈只能把骄傲和自尊隐藏于心底,努力撑起一个家,照顾丈夫和女儿。每一次回韩国,再回到美国,对于妈妈来说,都是一场写满了分离和无措的人生之憾。
可惜,直到妈妈离世,米歇尔才真正看懂了这一切。没能和妈妈好好相处的懊悔、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绝望、再也无法对妈妈表达爱意的遗憾,压得米歇尔喘不过气来,以至于在街上看到陌生的老太太在好好吃饭时,心里会大喊:为什么她可以好好活着,我妈妈却不行
读《永远的女儿》,让我开始我们的观念和处境,不仅会受原身家庭的影响,还会受到时代的影响,学会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意,是我们在父母在世时,需要学会的一门重要课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