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远古人类还未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感受的时候,是否也和现在的我们一样,仰望星空的时候,心中也涌动着难以名状的强烈情感,也好奇着夜幕里一眨一眨的星星上有什么,也想知道夜空里目所能及的一切究竟来自于哪里。
随着人类逐渐掌握了语言和文字,将这一份仰望星空时产生的深沉、原始、近乎与生俱来的迫切追索讲述成一个又一个起源神话:随着超自然力量的介入,世界在混沌、黑暗、无序的太初中诞生,从此有了天地日月,有了动物和人。
现代科学的发展让流传了千万年的起源神话变得不再具有神秘的魔力,带来了世界观的颠覆,而现代科学的发展也正是人类为了继续书写起源史诗所做的不懈探索。
天文科学家们用超级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捕捉来自宇宙角落最微弱的声音,探索巨大的宇宙距离的世界。粒子物理科学家们用高能物理的现代仪器,在基本粒子的无穷小距离的世界里寻求着宇宙起源的踪迹。
电磁力、弱力,物质、反物质,中子、质子……这一系列专业术语已经让普通读者头晕眼花了,怎样才能将无穷大的宇宙和无穷小的量子世界向非专业人士讲明白呢?
意大利粒子物理学家圭多·托奈利做到了。
在科学界,也许没几个人比圭多·托奈利更懂人文和艺术,也没几个人比他在无穷大的宇宙世界和无穷小的量子世界里探索得更远——他是发现希格斯玻色子项目的主要成员——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看起来完全独立陌生,在本质上又彼此完全契合,从两个世界流淌出的音符不可阻挡地汇聚在一起,成为一首讲述宇宙起源的史诗。
在漫威宇宙里,为了阻止灭霸打响指,奇异博士预测了千万种可能的结局,其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才能成功。
而宇宙之所以会存在,也是得益于大爆炸时千万分之一概率的幸运:
如果质子和中子之间的质量差异要是再大一丁点,两者比例就会显著改变,宇宙中活力的氢就会更少,而惰性的氦就会更多,这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会导致宇宙大爆炸时火药不足,第一批恒星没有足够的氢来引发核反应,宇宙将永远昏睡在永恒的黑暗之中,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将其唤醒,自然也就不会有任何生命诞生和思考宇宙的起源。
论规模,太阳系是宇宙中最不起眼的星系,只有8颗行星、数十颗矮行星、数百颗卫星、数千个亚行星。但论运气,太阳系在宇宙中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尤其是地球,更是有着令人发指的好运。
月亮像忠诚的护卫,如果没有月亮,地球自转轴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而扰动,绕着太阳公转的时候东倒西歪,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没有稳定的环境,地球上各种生命也就不复存在了。
木星则像一位忠诚的巨人,它以其可观的质量将大量岩石引向外太空,从而阻止了岩石行星的形成,也保护着地球免受高危物体碰撞的风险,在远处守卫着地球上脆弱的生命。
地球炽热的中心制造出巨大的环形电流,从而产生了磁场,将带电粒子导向南北两极,保护地球受到宇宙辐射致命的破坏性影响——宇宙辐射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地球上所有生命。
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展,我们不会意识到自己能够存在于这个古老而寒冷的宇宙中需要叠加多少幸运buff。
即使宇宙大爆炸已经过去了138亿年,物理学的新发现也能够提供迄今为止关于宇宙如何出现和走向何方的最清晰的图景。
在这本极富人文关怀和诗意美感的书里,托奈利结合最新的物理学发现讲述了宇宙、地球和生命的起源,以及宇宙创世纪的七个最重要的时刻。
托奈利的文笔丰富而引人入胜,将宇宙起源这一宏大叙事用波提切利的油画般优雅动人的方式娓娓道来(可能是意大利人与生俱来的艺术基因,能把科学与美如此完美地结合),哪怕是不熟悉物理学基本概念的零基础读者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科学诞生于想象,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进而改易我们的文化、艺术与哲学。
也许在有生之年,我们会亲眼目睹宇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