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凤之门》中的“门”是历史的见证者,主人公杨逵则是历史的参与者。
小说始于清政府没落时,主人公杨魁,还有他的俩发小,水根、冯亦雄,三人以拉黄包车为生。他们在码头、城镇、仪凤门穿梭,成为老南京的“活地图”。
历史是线,人物是针,只有针穿得好,线才能发挥作用。写人物时,背景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语言。
语言要贴着人物成长,从穷困潦倒到富甲一方,从无人问津到高朋满座,从自卑到自信,语言最能直观体现人物的变化。
当主人公杨逵还是车夫时,他与友人说话粗鲁,上不了台面。见游客从码头下来,他变得像抹了蜜一样,像抹了油一样快速跑到客人面前,忙前忙后,为了几两碎银,充满谄媚。人在底层时,要想过得舒坦,要观察言语和脸色,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牢牢掌握每一分钱,绝不能让钱从指缝间溜出来。
黄包车夫虽然是苦力活,是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但杨逵在与同行竞争时,悟出许多生存法则,这也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杨逵无论是当黄包车夫还是做生意,都懂得一个道理:“找靠山”。黄包车夫最害怕地痞,与地痞搞好关系,自然有生意可做。大丈夫能屈能伸,强主个人都不敢压制地头蛇,更何况他一介草根。适时低头,让别人嚣张,跟在背后也能获得一些好处。打着地痞的身份,狐假虎威,别人只会把怨气发在地痞身上,地痞背锅,好处自己拿。看似吃了亏,实际上是在地痞眼皮下“公然”获得利益。
杨逵的精明初见端倪,要想在乱世中取得好成绩,首先必须学会攀附,或者可以说学会成为“寄生虫”。地痞死亡后,杨逵的生意慢慢步入正轨,前期建立起的威望,让别人对他多了一些尊敬。此时,要想做大做强,仅凭个人能力是不行的。他开始向某个政治派别寻求帮助,他装出“无知”的样子赢得别人的信任。也许他确实无知,但不管如何,党派中有话语权的人将他视为自己人。
有了政府的支持,杨逵的生意又上了一个新的水平,他心仪的女孩也成为了他的妻子。杨逵赚了很多钱后,重新塑造了仪凤门的风貌,仪凤门也为他带来了利益。
仪凤门是南京的历史,也是杨逵个人的历史。仪凤门屹立多年,很多人走了过来,但对于城门来说,人们能留下的只是过眼云烟。然而,杨逵留下的精神却是难以磨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在国家陷入风雨飘摇之际,能抓住机会,在剧变之中坚持自己的选择。国家的历史虽然宏伟庄重,但小人物的发家史却更为精彩动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