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唐伯虎的一本书。只是陈书良笔下的唐伯虎形象,是在史料基础上,填补了大量野史逸闻以及作者的主观臆断而形成的,个人滤镜太重,便显得有些失真,大约与真实的唐伯虎相去甚远。
《乌合之众》里说:“历史的真相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我们要知道的是伟人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最能触动群体内心是神话中的那个形象,而不是当时真实存在的那个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博采百家之言也是阅读乐趣所在,所以没事读读这种类型的书,其实还蛮轻松有趣的。(所以我的个人观念也是滤镜极重且也失真的一家之言)
唐伯虎一生坎坷,他在高中解元风光无两时,又迅速因卷入科举弊案跌入人生谷底。度过了一两年凄惨日子后,看透人间冷暖的唐伯虎重整士气,用卖画的钱在苏州城外建起一座桃花林,每日与好友坐拥美妓纵情诗画,直到晚年潦倒过世。
唐伯虎时期的苏州英才辈出,画家以沈周为首,加上唐伯虎、文徵明、仇英,被后世称为“吴门四大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唐寅、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则被称为“吴中四子”。
唐伯虎在桃花林中与苏州的文人士子们相聚一堂挥洒笔墨,这是苏州文人们的高光时期,也是唐伯虎艺术生涯上的高光时期,唐伯虎最好的作品大多都在桃花林中诞生。
唐伯虎的诗文通俗易懂又潇洒大气,那种浑然天成的灵气,并非苦读诗书就可以习得,而非天才不能作。很多人因为唐伯虎诗文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目空一切的“狂”,而喜爱唐伯虎的豁达,赞赏他达到了一种难得的精神高度。
然而明末收藏家项元汴说唐伯虎“抑郁不得志,虽复佯狂玩世以自宽,而受不知己者揶揄亦已多矣,此图此诗,盖自伤自解也”,我想这句话应该更接近真实的唐伯虎的心态。他未必是真的豁达,而是一种别无选择的聊以自慰。文化造诣是一回事,现实地活着又是另一回事。
唐伯虎与文徵明是同年而生的好友,性格截然不同,却成了终生不渝的莫逆之交。文徵明在品德上超越了才华,他以清廉正直著称。唐伯虎敬佩文徵明的品行,也曾因此向他道歉。
唐伯虎是个通才,他的画作被公认为青出于蓝,有时请老师周臣代笔。唐伯虎与祝枝山也是好友,两人常一起大醉狎妓,也曾一起打扮成叫花子讨饭。他们之间也有一些流传下来的佳话。
唐伯虎晚年修佛,“六如居士”是根据《金刚经》中的四句偈而得的。他的诗文风格深受喜爱,其中包括《桃花庵歌》和《一剪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