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梵高三十七岁的一生,每次与一个女性相爱之后,总是走入一个悲伤的结局。悲伤之后他总是发生重要的转折:离开一个地方,前往下一个未知。神奇的是,他每次到一个新的地方,总是有新的艺术生命打开,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种诡异的决定性力量,不停地隔断他俗世的幸福,让他在迷宫中处处碰壁,最后找到伟大艺术的出口,变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神灵。如果二十一岁时他与乌苏拉喜结连理,他会不会成为一个气宇轩昂的画商?如果二十八岁时表姐凯·沃斯答应了他的求婚,他会不会坦然安居在上流社会的精致生活中?如果二十九岁时他与海牙底层女人克里斯汀生活了下去,他会不会粗茶淡饭地承担起一大家人的生存重量,成为胼手胝足的劳力者?如果三十二岁时家乡的玛高特毅然与他成婚,他会不会在小镇的日常中渐渐平衡喧嚣的心境?如果他三十六岁时与十六岁的拉舍尔成为童话般的伴侣,他会不会在阿尔炙热的阳光下回归自然,在那座被他涂成金黄色的房子里享受人间的安宁?”——梁永安
当你不再闲暇,每日与琐事纠缠不清,头晕脑胀地面对着未来的存亡时,阅读是痛苦的。你的身体啸叫着,迫切渴望用兴奋、刺激与快感来钝化被生活腐蚀的酸胀,于是你选择色情、游戏和酒精,从此消沉在日复一日的熬夜与混乱之中。
在这样的研二时光下,我缓慢地读完了这本书,其中一半在开学时的踌躇满志,一半在休假时的无所事事。然而休假也要结束了,没日没夜地沉溺在即时快感的我也不想再把这本书带回学校,于是在最后一天读完了。
可能是受网络上阶级意识铺天盖地地普及,我不止一次地向Chatgpt问过:梵高作品的出名,是否是因为他家族的显赫?要知道,梵高家族,温森特(温森特是梵高的名,梵高是姓)的伯父们,都是荷兰声名远扬的神父、海军军官、画商,而他最亲近的弟弟提奥也是一名出色的画商。Chatgpt一如既往地给了我正能量的答案,我也一如既往地无视。然而我必须承认,在看过这本书后,温森特本人所受的苦难,并不为其阶级所减少,即便他的家族使他能够接触到更多行业内的人脉与资源,他的弟弟能够供养起他的起居和昂贵的颜料,他也并未在他在世时,得到哪怕一点世俗上的认可。也许,他作品的成功夹杂着资本和阶级的鸿沟;也许,世上还有千千万万被埋没的人没有他的幸运。他的故事,我还是愿意去了解并记下的。尤其是在这样的现实中,你是否能想象一个不工作,没有伴侣与子女,一切靠着弟弟接济,画着不被市场认可的作品的画家的未来21世纪如此,19世纪呢?如今,连选错专业、毕业后不用应届生身份进入体制都成了对人生的挥霍与浪费。无数的人,用着无数的手段,锲而不舍地在人梯上攀爬,又如藤壶一般,让自己深深地嵌在这个用人做的金字塔上,下滑一分,似乎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梵高无疑用他的悲剧照映出了另一种,夹杂在人海中,呼吸着潮湿污浊空气的现实。如同文中温森特本人所说:“马车把人从一个地方运向另一个地方,伤寒和结核病也把人从一个世界运向另一个世界。阿尔人眼中那将他晒伤、晒秃、晒疯的阳光,不也为他抵御了蜂拥的人群中那可以泯灭任何一丝星火的潮湿吗?那么我为何不追随他的脚步,走向那干净、清新、多彩的天堂呢?讥讽现实并不会改变任何事情,犬儒主义者也不会为革命付出任何一滴汗水,那为什么不抛弃一切,去过自己向往的生活呢?因为我害怕,害怕承受不了他所承受的痛苦,即便这痛苦就是精神上的幸福;我对世俗的幸福仍有向往,即便这幸福会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好像,这本书给我在精神意义上的思考甚至多过我本感兴趣的艺术上啊。(´。_。`)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