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术》是一种“冰山式”的写作。在多线并行且相互交叉的表层叙事中,谜团得以展开又再次蒙蔽。故事情节和主题的书写靠近地面,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然而,在作者对科技伦理的思考下,每一章都以不同的人物切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明确告诉读者这是虚构写作,带有元小说的特点。整体上,《悬浮术》就像它的书名一样,在现实和虚拟的边界上徘徊。这种写作方式就像磁悬浮列车,略微离开大地,但需要与地面的轨道互相依赖,朝向天空却有充分的距离。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有一个疑问:如果元宇宙真正普及了,我们是否会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生活在虚拟的空间中,逃避现实生活?为什么要抛弃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而选择纯粹的虚拟生存?通过《悬浮术》,我们看到了人类在面对“元宇宙时代”时的无力。在文本中,作者透露了身处漩涡中的人可能无法看到漩涡,经历了机器人战争的人类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战败,成为了智人2.0。面对时代的巨变,人们也不约而同地发生了变化......在描绘未来的忧虑之后,陈崇正显然并没有止步,他用科幻小说开辟了文学领域的一个新口径,在人工智能威胁人类价值观的阴霾中投射出一束阳光。
尽管引入了新的概念和世界观,但《悬浮术》依然保持接近地面的视角。作者通过叙述元宇宙大事件下的渺小的人类或小人物,以韩友彬为起点,向纵深发展,构建了宏伟的世界。在过去,无论是科幻小说还是电影,往往倾向于用理科的视角去探索人类前途。然而,在《悬浮术》中,没有科学假设的支持,也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只有在小说的结尾写下了“人类探索宇宙没有任何目的,探索本身就是意义”的箴言。
因为科技的存在,我们认识到了人类的渺小。在《悬浮术》中,人们总是在探寻真理的漫长道路上前进,并坚信“未来就是全部的意义”。
汪曾祺先生曾说过“文学,应当使人重拾生活的信心。”在现实与虚拟的边界上,“悬浮”是戴友彬在构建故事时的感觉,也是作者在写作和读者在阅读时的状态。同时,它也恰好代表着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三者在虚构的文本场景和现实生活中巧妙地互相影响并指向了作者的信念——相信未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