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少看推理小说。然而,午饭后我在短短半个小时内看完了这本书,简直让我着迷。情节紧凑,特别引人注目。双线叙述的方式非常电影化,一方面描写警方通过蛛丝马迹逐渐揭开谜团的过程,另一方面描写当事人一步步走向深渊的过程,让人感觉非常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
说情节紧凑是因为,在这本书中没有过多冗长的环境描写,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人物的对话、行为和心理斗争上。你可以把这本书所构建的世界看作一块未涂色的黏土雕塑,至于最终呈现什么样的颜色,读者可以自行在脑海中涂画。这样既保证了阅读的爽快感,又能让读者更加聚焦于故事情节,增加了代入感。读者不会因为无关紧要的环境描写浪费想象力,而能更加紧张地阅读。
书中的一段引用说:“命案始于半个月之前。”接下来是一段描述视频直播的情节。视频中,一个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女人独自坐在灰色房间里,像一部舞台剧。一开始,她静静地坐在木凳上,低垂着长发,然后慢慢苏醒,挺直身体,围着房间转圈,手指抓住粗糙的四面墙壁。观众渐渐增多,大家都觉得好看,因为表演太卖力了。到了第二天晚上,视频画面上出现了黑底白字的倒计时,视频的结束时间是24:00:00。女人的声音已经全哑了,她趴在地板上像春蚕一样沉睡,木凳也摔成了碎片,灰色的墙壁上布满血痕。这个视频发布24小时后,观看人数突破了百万。
可能大多数读者希望从书评中了解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这本书是否足够悬疑、足够脑力激荡、足够巧妙。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故事的每一个章节基本都会有一个小突破,以及侦探们对犯罪分子心理揣摩的能力。例如,故事中出现了一个凶手将两位受害者同时放在一个空旷的密室中囚禁,并通过摄像头全程直播囚禁过程,让受害者饿死的作案环节。紧接着,警方开始推理,发现了突破口。原来,这两个密室只不过是一个房间,只是罪犯在不同的墙面上安装了不同的摄像头。这种小小的发现改变了对作案时间的理解。这样的小进展,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勺子一样,一点一点地推进剧情,而不是堆积包袱形成大坝后轰然倒塌。破案的线索实际上都已经提前在故事中透露出来,读者只需要稍微开放思维去想象,也可以质疑直播是否录播。作者并没有刻意隐瞒手法,这表明作者在悬疑推理方面有很强的功底。他并不在乎一个个小巧妙的推理点。侦探就像一条敏锐的蛇,追寻着猎物的气味,渐渐地逼近罪犯的步伐。读者仿佛也参与其中,一点点揭开真相,引导着读者的思绪前进。这种感觉非常棒,所以非常令人着迷。
除了精心设计的诡计,作为一个对推理小说不太熟悉的读者,我更被小说中的人物设定所吸引。我想起一部电影《踏血寻梅》,故事发生在香港雏妓分尸案,而这本《第七位囚禁者》和《踏血寻梅》给我带来了几乎相同的氛围感。故事发生在黑暗、阴雨的城市丛林背景中,描绘了底层人生活的绝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