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中将作家定义为社会认可的白日梦者。他们被允许背离现实做不切实际的梦,并借此放纵其情欲和野心。创作欲和阅读快感都离不开“移情作用”与“欲望满足”的心理机制,主角就是每个人“至高无上的自我”。这为所谓“梦女文学”提供了合法性说辞。
梦女指的是想象自己与浪漫幻想作品中的(男性)角色发生亲密关系的女性。梦女文学的精髓在于“自嗨式代入”的欲望美学,通过将自己移情于笔下人物,梦女们得以投身于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亲密关系幻想,与梦中的王子幸福生活在一起。然而,梦女文学往往并不提供弗洛伊德所谓的“前期快乐”或“额外刺激”,这种快乐使读者能够代入小说人物,克服“自我”与其他“自我”之间的隔阂。梦女文学的“白日梦”是高度私人化的,淡化了弗洛伊德所强调的社会性层面,只能吸引与作者情感结构相似的“同好”。私人化的梦女文学不仅局限于网络同人文学与自媒体私语,也在纯文学领域中有所体现。
“移情”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关键。弗洛伊德屡次强调,病人必须与精神分析师相互移情,治疗才能进展。庞羽的短篇小说《佛罗伦萨的狗》描述了一场成功的精神分析场景。小说以一句“要怎样才能去佛罗伦萨”开篇,接着以病人的身份出现,回忆了情欲场景,并完成了对心理咨询师的移情。最后,病人亲吻了心理咨询师。
在梦女文学中,现实是以梦境的方式呈现的,梦的快乐原则战胜了现实原则。《我不是尹丽川》中的故事最终被母亲彻底否定,提示母亲是梦女现实主义的典型人物。梦中的少女不受年龄限制,她们对过去和未来的理解模糊不清。她们动作梦幻缤纷,宛如蜜流淌一地。
梦女现实主义的典型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