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儒林外史》结束。
《儒林外史》,既然是写“史”,就要有足够的史诗感,那么本书是如何做到的呢?
免不了从两个角度探寻——时间和空间。
1. 时间上本书采用传统的顺序叙述,时间跨度从成化末年(1485)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共130年。有了一定的时间跨度,才能比较完整的交代人物命运,这是常规的叙事套路。不过本书由于特殊的叙事技巧,人物命运并不算完整。——什么样的技巧呢?
2. 本书的叙事技巧十分特殊。一般而言,要使故事有宏大的空间,免不了要堆砌人物。本书人物众多且性格鲜明,并没有“脸谱化”,塑造方面十分成功。这和叙事技巧有直接的关系。本书没有固定主人公。叙事采用的是“接力式主人公”,即一个主人公的故事完结之时,像交接接力棒一样,非常自然的带出下一个人物。这两个人物可以有直接的时空交集,也可以是通过第三者的舆论宣传建立联系。接力棒就这样个个相传,故事完美的过渡。因此鲁迅评价道“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这种写作技巧虽有争议,但总体反馈上佳。通过人物的“接力”,不断扩展叙事空间,从而逐步塑造史诗感。后世的《官场现形记》、《海上花列传》等都模仿了这一写作方法。可以说,《儒林外史》列入四大名著也不为过。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