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精读完了《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一直想为它写一篇书评,但是因为它自己写得太好了,字字珠玑,文字像活了几千年的山间小溪一样自然地流淌出来,弄得我也不知道为它写点什么好。
最近的思考更靠近宏观。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真的是「风也在变,水也在变,什么都在变」。偶尔被无意义和恐慌拽住的时候我不禁想“是不是因为自己太不了解更大的层面呢”我想到心理学里也会讲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我们研究人类心灵的人,如果只聚焦于个体的内心世界,恐怕会忽略更大的世界的存在和它的影响。因此这篇书评尝试了一个新角度。
南希的这本书目录就很有意思,她把人格类型分为九类,从反社会到解离,依照和客体的连接依次排序。当然南希也说了,世界上不是只有这九类,这些只是她觉得最为主要和她擅长诊断的。
微观的东西南希已经说得太多太好了。我只是突然想到,其实这九类人格类型我们也可以在社会上看到它们的化身。
比如,我相信自恋的力量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但是当技术条件使得自拍和即时大众传播成为现实后,这类需求(姑且称之为需求,找不到别的词)浮现了上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