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南怀瑾?他是中国国学大师,早年习武,后从戎,经历经商下海,也曾一夜落魄。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晚年定居苏州太湖大学堂,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然而,业界对南怀瑾的态度却比较复杂。李敖甚至在解说《易经》时,抨击他为江湖骗子。然而,他通过通俗的讲演,打通了庙堂和江湖,让普通大众对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是南怀瑾先生在太湖大学堂第一次讲座的辑录。在这本书中,南怀瑾结合自身详细讲解了“安那般那”法门修习次第。这本书可以说是对禅定入门修习的一份实修指南,也可以每天都面临着身体亚健康和心态迷茫焦虑的问题,回归文化的本源,尝试修习打坐修禅是非常必要的。这并不是在搞封建迷信,用通俗的例子来说,这和现在流行的“冥想”大同小异。当然,参禅悟道的境界是高不可攀的,因为那需要极大的身心投入和悟性。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能够稍微修习一些打坐的技法,通过打坐静心,尽量放下欲念,清楚杂念,求得一点心境的纯净与释然,已经是非常理想的状态了。
南怀瑾在《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中讲解的修习“安那般那”就是从修呼吸法入手。老子曾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也就是说,整个宇宙空间及生命都是一生一灭、一来一去的呼吸关系,所以修禅就是先修呼吸。
数息:静下来,借用数呼吸把信念拉回来。
随息:知道呼出去,知道呼吸回来,信念专一,不理会其他杂念。
止息:到了宁静专一时,好像没有呼吸了,心境开始自然宁静。
内观:观察自己的内部,让气经过不舒服的地方,感受内部的循环与打通。
不需要多大的造诣,长期坚持就会整个身心气脉都会发生变化,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心情的舒畅。
在《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的开篇扉页上,有一首南怀瑾的诗:
万古千秋事有愁,穷源一念没来由。 此心归到真如海,不向江河作细流。
意思是人想要平静地度过一生,就应该少些烦恼和苦闷,保持乐观的心态,凡事不要过度纠结。
南怀瑾在太湖的最后几年里,过着简单的生活:处理事务、与人交谈、讲课、打坐、看书、写作……在临终之际,他在纸上写下“平凡”二字,驾鹤西去。
修行本无心法,找到自己的路,放下虚妄执念,消除业障心魔,或许,这就是一种理想的修行方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