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看中国画与西方画的巨大不同,就能知道中国的艺术是独具一格的。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又是什么,并且又是如何形成一套自有的体系呢?又该如何欣赏中国艺术之美呢?在徐复观的这本《中国艺术精神》中,我们在追溯中国两千余年的艺术发展之旅中,渐渐发现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气韵。
全书共分十章,前两章溯及孔孟老庄,后面八章则开始讲述中国的绘画。在章节分布上看起来有些奇怪,为什么绘画会占这么多篇幅?中国难道没有绘画之外的艺术了吗?为何讲艺术精神的时候会提到儒道两家的开山鼻祖?他们为艺术事业做了哪些贡献?这些疑问可能是因为原本没有领悟本书的宗旨。
本书书名落笔在“精神”二字,这是一个非常讲究内在的词。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要去看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实物,更要紧的是透过这些实物来感受其中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意味。书中之所以会写到孔孟老庄,是因为前两章的主题是绘画之外的另一艺术支柱——音乐。中国从很早以前就开始重视音乐了,从礼乐一词就能看出其重要程度,以礼并重。在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在孔孟老庄的言论中,乐不时会出现,而且还具有非凡的意义。因而,要追溯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就要认识孔孟老庄。
书中说到孔子将仁与乐统一,通过孔子所传承、发展的“为人生而艺术”的音乐,要求美与善的统一。也就是说,中国艺术的精神的根源是追求美与善。书中第二章写到道家的艺术精神,这里要注意,道家的精神与现在所说的道教是截然不同的。书中说到的代表人物是庄子,提到庄子的“以无用为用”。当一个人沉入艺术的精神境界时,只是一个完整的“一”,而一切皆被忘记,自然会忘记自己平凡的事功。这是“无用”的极致,同时强调在艺术欣赏中“无用”是必需的观念。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欣赏艺术,都应该是纯粹的感受,没有功利。对于当下的很多人来说,这太难了,毕竟对于多数人来说,三餐温饱养家糊口可丝毫不容易。
读者大概不会想象到,徐复观在书中巧妙地展现了《逍遥游》中的艺术精神。在谈论艺术的想象时,作者强调了“共感”这个词。共感的初步,乃是自己的感情不属于自己,而成为对象的感情。通过想象力的活动,或推动想象力的活动来实现。庄子逍遥游中的天地万物都有人格的形态。其实,如果将共感换成共情,读者就更好理解了。艺术需要的是共情的能力,比如说书法与绘画原本是不同的,草书的出现及发展让书法有了艺术的味道。之所以如此,便是因为草书更多地表现了书写者的性情。比如说天下三大行书,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寒食帖,都是情感驱使下创作出来的绝品,已经超越文字,在字里行间展现了情感。这就是共情,文字有了情感,就成了艺术。草书是将文字由实用带到含有游戏性质的艺术领域的桥梁。因而,中国绘画是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存在。因为中国绘画注重的是写意,这是最不同于西方绘画的所在。中国的艺术创作者,在创作时最重要的是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作品,其次才是技法。最终,这股精神又回归到孔孟老庄的美与善,自然与忘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