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这一句诗将南宋、将临安城钉在了几千年历史中一个不太正面的位置上,但实则南宋都城临安,即今日杭州,有着极其光彩煊赫的一面。《南宋人在杭州》这本书便是讲述不该被忽视的杭州文明、先进、富饶、多姿的那一面。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南宋全书总序”、“前言”、“引子”把南宋史梳理了一遍,后面具体详述十八位南宋人物,他们各自的一生和杭州的交集。这十八位遍及南宋朝政治、军事、文坛、史界的人物,皆为大众耳熟能详:岳飞、文天祥、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朱熹等。里面需额外提及的是李焘。
喜欢宋史的书友大约都越不过一个名字,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历经四十年编纂,七次进呈,《长编》全书内容起自建隆元年,至治平四年闰三月而终,记一百六十八年间事,共九百八十卷,实为皇皇巨著。这部书甫一修成便藏于馆阁。”这部巨著的作者便是李焘。
李焘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体例,独自一人写就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亦是对官修宋史之外强有力的补充,近代治史学者对该书评价亦极高。
但这样一个越不过去的人物以往在宋史盘点类书籍中却往往被一笔带过,着墨甚少,这次在本书中看到李焘其人独立一章与李清照、岳飞、文天祥等人同列,甚好。
李焘其人,蜀人做过蜀官,为人臣最为风光时便是宋孝宗一朝,与这个有中兴之主的心但无中兴之主的命的皇帝,也算君臣相得。一方面李焘是主战派,但另一方面他又深知南宋现况,所以是温和派,打着长远抗战之志的,且规劝孝宗“功业并非一朝一夕,而在变通,若人事已经尽修,那么天命必将感应。”说这段话时,孝宗五十七岁,李焘则已六十九岁,这对白发君臣相伴十余年,且距离李焘故去只剩一年,又是一个“家祭无忘告乃翁”之人。
南宋学者张栻曾赞美李焘:“李仁甫如霜松雪柏,无嗜好,无姬侍,不殖产,平生生死文字间。”
七十载辞人间的李焘,花了生命中四十年来修史,一方面是个人有一份痴意,另一方面是得益于大时代背景。
中国历来有盛世修史之例,有宋一朝就文史领域而言,又是盛世中的盛世。本书总序中有如此评价——陈寅恪先生指出:“中国史学莫盛于宋。”[插图]南宋史学家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创立了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体,分别立目,完整记载历史事件的纪事本末体;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创立了纲目体;朱熹的《伊洛渊源录》则开启了记述学术宗派史的学案体之先河。
有宋朝政治相对于以往朝代的清明;有秦桧死后修私史的解禁;有南宋武事不举导致的寄情于山水、文史之思;有印刷雕版业在有宋一朝的快速发展;更有赖于南宋经济之盛,这一切最终成就了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李焘。
六十九岁时,李焘作诗“明年七十吾归矣,预买北关门外舟。”七十岁,“李焘病逝于临安家中。孝宗在宫中听闻消息,哀伤悲叹,赠光禄大夫,并令临安府负责李焘后事,送归蜀地家乡。”
一代史学大家溘然长逝。平生生死文字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