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细雨微风。那一天,苏州的光福古镇梅花开得正好,满目的梅树,层层叠叠,铺陈蔓延,几乎有十余里。梅树间的石板路,如阡陌纵横。触目所及的,全是银白、淡粉、粉红、淡绿的梅花。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花缤纷”,微风轻摇,细雨缠绵,梅花的花瓣随风随雨纷纷扰扰地飘零、滑落,这情这景恰应和了陶渊明的文字。
而梅花林中,一男子正痴痴凝望着梅花,他不是佛教徒,可看着满树繁花,看花瓣飘零,他还是想到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句佛教禅语,想到了如果一朵梅花便是一个世界,一树的梅花,便是太息的显现,朵朵梅花,便如恒河沙数般了是无上究竟的存在。
有人说,情深几许,是文人的忧伤。
由花悟佛,是心思细腻之人。
而心思细腻的文人,他的生活应该处处透着美,独属于东方人的、独特的感性美学。
就像梅林中的那个痴痴的男子——唐公子。
三月份偶然得到了唐公子的新书《美从一杯茶开始》,只看了自序,我就被书中文字流露出来的那种静谧之美俘获了。
或许就因为这份美,读这本书,我竟然不舍得一蹴而就,而是每天只看十几页,且必先泡上一杯茶,水温适中后,浅浅饮上一口,唇齿之间有了淡淡的茶香,才会轻轻翻动书页。
也是因为这本书,原来生活粗糙的我,也开始学着在餐桌的一角安置一支颜色浅淡的花。
书、花、茶,我的心因为它们,变得渐渐沉静。
而这也许就是书本之于我们的意义,以文字之美改变我们的生活。
这样的沉静,我是喜欢的,这样的生活,我也是喜欢的,虽然我不是文人,但我喜欢这样的文气,我认为这样的文气是一种淡淡的带着忧伤的美。
我和这样的美,能够结缘,也恰巧应和了唐公子在《美从一杯茶开始》写的第一句话“美是一种缘分”。
这样的缘,有人是因为一本书,有人是因为走过的桥,有人是因为淋过的雨、遇到的人、用过的器。
而有人,很多人,是因为一盏茶。
“茶仙”唐代的陆羽写《茶经》,开启了中国人饮茶的美学时代,于是,我们可以在荧幕上,看到苍苍莽莽的树林深处,有文人骚客泼墨饮茶;看到古老的梅花树下,在白墙黑瓦的映衬下,修习佛法的僧人于静夜手握清茶;看到一方庭院,数竿修竹的陪伴有人在煎茶侯汤,茶烟袅袅,人与茶自成一方清静;……
费孝通先生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言的便是人类文化生活的美。
而最体现人类文化生活之美的,是中国茶的美。
是《美从一杯茶开始》中所说的茶汤的“时间美学”、“空间美学”、“乘物美学”、“游心美学”。
烟火人间一盏茶,一盏茶汤,我们遇见了美,也遇见了心底深处那个自己。
在《美从一杯茶开始》里,我喜欢上了一个词,“茶见”。
看到它我想到了日本花道的“花见”,花见,见的并非是眼前的花,是借助于花,我们看见了自己的心。
而茶见,是我们在一杯茶中看见自己。
茶不同,茶汤便不同,就如人。
中国茶,有很多种,比如老岩茶、安吉白、普洱、龙井等。
茶因种植环境不同,品性自然也不同。
唐公子就说“绿茶天真如少年少女、白茶如清水出芙蓉般不加藻饰、乌龙茶香高韵足、红茶珠圆玉润、黑茶深沉厚重。”
跟茶不同一样,不同性格的人喜好的茶也不一样,对喝茶时周围环境的氛围的要求也会不同。
比如,有人喜欢听雨喝茶,要的就是那种淡淡的寂寞感,有人喝茶也如喝酒一般喜欢热闹。
但无论何如,我们都要从心而活。
就像道家庄子提出的一个观点,“乘物以游心”。
就像茶字拆解开的意思,人在草木间,人活一世,活于的是天地间、自然中,人只活一世,为了不遗憾,我们也应逍遥于天地,随自己的心意而活。
这是不是“茶”告诉我们的道理
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能去一次江南,在那十里梅林中品茶、听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