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内容简介
王朔的小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从“一个流氓的自述”角度,讲了一个80年代“天真乖乖女”与“边缘越轨男”的经典议题:
天真、善良、热爱生活但涉世未深的女大学生吴迪被以“仙人跳”为生的街遛子张明成功勾引,并因此踹掉了与自己“门当户对”的学生干部男朋友,与张明开展了一段名为爱情的伴侣式相处。
在这段关系中,张明对待吴迪可称为恶劣,仅在觉得吴迪委屈得实在可怜时才会给出一些甜头敷衍过去。随着二人交往深入,吴迪发现张明所在团伙一直在从事非法活动时也并未重视,只是一味天真地认为他终会改邪归正并与自己结婚,而这个支撑她留在这段关系里的幻想也终于在她撞见张明与其团伙中的卖淫女同床共枕时破灭,吴迪彻底崩溃,并选择以加入团伙成为卖淫女的方式报复张明,最终在团伙落网时割腕自杀。
张明入狱后因严重肝炎保外就医,出狱后得知当年吴迪死状悲惨:放着他们唯一有美好回忆的录音带,“手搭在床沿,脸侧到一边,好像自己也不敢看似的,手腕上的口子翻得跟小孩嘴唇一样”。
张明从此终日噩梦缠身,并产生了严重幻觉,为摆脱这种垂死状态他南下旅行,路遇一位名叫胡亦、与吴迪十分相似的女孩(这里注意吴迪“wudi”与胡亦“huyi”发音口型相同),此时的张明因吴迪事件已不敢玩弄他人感情,他以一种补偿式的认真态度对待胡亦后被胡亦戏弄,并最终以小伎俩将强奸胡亦的两名通缉犯绳之以法,在当地的“菩萨诞生日”完成了自己的救赎之路。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笔触精妙、情节跌宕,先后4次被国内外导演翻拍成电影,书中吴迪因对张明“爱而不得”而用一种相当极端的方式自我毁灭,这里我不明白为什么以前的青春伤痕文学里女主被抛弃后的报复手段都是放弃自己的肉体尊严,权当是小说的艺术处理吧,但堪比名著的翻拍次数显然能够凸显此小说的故事内核能够跨地域、跨文化地引起广大读者的共振与反思。
二、温室“公主”被禁忌黑森林吸引的必然
在开篇张明蓄意勾引吴迪时是这么说的:
"我可事先警告你,我是个危险的,怀有不可告人目的的朋友。"
我知道,同一蔑视世俗看法,喜欢自己有独立见解的女孩子谈话,最好把自己说成一个坏蛋,这会使她觉得有趣甚至更抱好。就同拼命形容一个人如何丑,不堪入目——实际并不那么丑。他会细心地去找优点,而不是处处挑剔,去观察你的缺点。
“我是压根儿不从书中学道理,长学问的人。活着嘛,干嘛不活的自在点,开开心,受受罪,哭一哭。笑一笑,随心所欲一点。总比埋在书中的世界慨然浩叹,羡慕他人命运好,主人翁嘛”
“我可不喜欢什么事儿都清楚地知道结局,有条不紊地按部就班地逐次达标,那也太乏味了。多一分远见,就少一分刺激。如果我知道下一步,每一步会遇到什么,产生什么结果,我立刻就没兴趣活了。”
书中对张明的背景设定是“16岁父母双亡,被中学老师评价为‘很聪明但不用功’,高中辍学,后一直以‘仙人跳’诈骗谋生”……这些特征一陈列,一个经历过重大创伤、缺乏基本安全感、“像没有明天似的活着”的、有自毁倾向的社会边缘人跃然纸上,稍有阅历的旁观者嗅到这样的自弃腐味也许会立即对张明敬而远之。
可所谓“坏男人”的魅力正在于此。从另一角度看来,这在野蛮生长、新旧观念更迭动荡的80年代亦可被看成是有反叛精神的、自由、随心所欲、超然于社会规则、好像不被“超我”约束的边缘人格魅力,而这样的越轨人生则正是对像吴迪这样“好女孩”群体的精准诱捕器——“禁忌”天然具有致命吸引力。
在书中,吴迪对好友陈伟玲的劝阻表示“真烦,从小到大谁都要管我,这次我偏不听”,她心中因长久扮演“好女孩”角色而压抑许久、渴望自由的种子终于被张明那一通反主流但更轻松、更合乎天性的越轨言论唤醒,张明从此成为她在社会生活中唯一能喘息到自由的窗口。
长久以来,吴迪们被以受社会认可为目标严格规训,要成为好学生、好女孩、好妻子,乖顺是基础要求,完美的人设框架早已被架好,削足适履也要往里硬塞,各种天性难免被压抑。
同时,她们也是沐浴在阳光下的开朗女孩,被保护得太好,成长过程中每一个抉择都有人指引或包办,足够安全,却让她们没有自己掌控生活的实感,她们从未接触过“黑暗”,所以在遇到“黑暗”时往往难以辨识或低估“黑暗”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甚至会因长期压抑自己的攻击本能和反规则的冲动,而对攻击行为过度和反社会倾向明显的异性抱以投射性认同,将他们的暴力与鲁莽看成力量,将他们的不负责与短视当作超出一切规则的绝对自由,更在不顾反对同他们纠缠时感受到久违的跳出好女孩框架、真正成为自己的自由感受——如此轻松、自由、受控,好像找到了对抗世界的同盟,认为对方是如此独特而唯一。
就像生活在无菌环境的植物,对细菌毫无免疫。
极端点的就像书中的吴迪,在凝视深渊时被深渊吸入,越陷越深。
三、从自毁深渊中生还
深渊虽然可怖,可人毕竟还有求生本能,大多受害者也会在许多支持和保护性的力量织出的安全网中生还。
胡亦被凌辱后也试图以放弃肉体尊严的方式自我安慰,面对崩溃求欢的胡亦,他说出了数年前就该说的那句话:
“不要意气用事,这样报复不了谁,只会毁了你自己。”
这一幕的设定具有极强的宿命轮回感和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当年,吴迪因被他伤害泄恨无门去自弃自毁,他或是因内疚或是因本就自我仇恨而选择与吴迪缠绕坠落,他想吴迪就算被捕也顶多因为被动卷入最多判两年,不料吴迪心死身随,如此惨烈。
如今,胡亦的经历好像吴迪翻版,那天又正好是旅居岛屿的“菩萨诞辰”节日,似是天要给他一个为前尘悔事画上句号的机会,他说出“这样报复不了谁,只会毁了你自己”,是对胡亦,更是对吴迪,虽人死不能复生,可避免悲剧重演又何尝不是一种救赎。
像吴迪一样触碰禁忌、爱上边缘“坏小子”的女孩不在少数,甚至乖乖女配坏小子早成经典文学IP。书中吴迪远离父母、家乡,一切毁灭都发生得迅速且极端,艺术但夸张;现实生活中,涉世未深的受害女孩们大多总有如家庭、学校、社区、朋友、师长、网络信息、社会机构等一道又一道的安全带护航,让她们在与危险的缠斗中渐升智慧,能够识破诱饵谎言、察觉自由幻想,并最终从温室外的黑森林带着冒险觅得的财宝与锦囊成功生还,完成自己女性身份的新阶段成长。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