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熟悉的秦始皇的功绩。但很少有人追问“车同轨”的背景。 所谓车同轨,指统一中原前各地车轮尺寸不一,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秦始皇统一中原后,为使各地往来方便,规定了车轮的尺寸。 但车辆行驶的前提是道路交通线路的规划,包括交通方式、道路维护、出入境与关塞及行军路线等等。秦朝是集战国各国交通建设之大成,才有了后来居功至巨的道路治理功绩。 以齐国为例,它以都城临淄为核心,开辟了南、西南、西、北、东等五方道路。公子纠被S于生宝,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这些系列事情都发生在临淄南向的路线上;齐襄公初立时,还是公子小白的齐桓公出奔莒,走的则是西南向这条路——自临淄到谭,再转东向出奔莒;近代,临淄、益都、莒县等地陆续出土不少战国时的齐币,佐证了:临淄东南到莒的交通线是一条十分繁华且重要的交通要道。 战争、会盟、出奔、迁徙,这些大规模的群体空间转移都在不知不觉中开辟新的交通路线。但无论因何元素而开辟的路线,它们总是围绕着都城而展开,有如齐国般,以临淄为点,散开,点线面铺开大型网络,也有如秦国般随着国土的扩大、伴着国力重心的转移,不断地迁移都市、开辟新路线。 前714年,秦宁公迁都平阳;前677年,秦德公迁都雍城。新都的建立势必需要先建立道路,以供新旧两都畅行的道路。与此同时,随着都城的外扩,若干道路也慢慢地建起来。 所谓交通路线,当然不局限于陆地,水路交通也同样重要。比如秦晋间的漕运往来,渭水、黄河、汾水、浍水等航线见证了秦晋间数百年的恩恩怨怨。 看历史书,地理名词是个坎,特别是先秦时期的历史。有时候它是它,又不是它。所以看到这本书时,我非常兴奋,但翻开几页后,不得不放慢脚步。 这是一本以《左传》为核心展开的春秋战国时期交通路线考。书中论述的基础是《左传》的记载,相关引用也围绕《左传》展开。 从未系统地看过《左传》的我,总在时间、地点与事件描述的点上卡住,不得不放下书本开始查阅。比如看到襄十八(公元前555年),立刻查某度:这一年是哪年,又如看到公会齐侯于艾,赶快翻开《史记》:此公到底是何公。 虽然跌跌撞撞地看了几天,但合上书,却也是收获满满。甚至我可以说,这本书我没看完,但或许它将是我的桌前索引......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