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说:“虽然我是研究佛教的,但我从来不相信生死轮回和再世转生。不过现在我真的想相信一下。我算了一算,我这一生基本上算是一个善人,虽然有少许坏事,但并没有影响我的功德。”
每次阅读季羡林的散文,总有一种饮茶后的感觉,氤氲缭绕又回味无穷。
在这本书中,我们发现他曾因不喜欢走亲访友,错过了与许多恩师好友相聚的美好时光。直到阴阳两隔之际,才追悔莫及,"我怅望青天,眼睛里溢满了泪水。"不仅与他在济南高中的语文老师董秋芳,甚至是住在北京胡同里相距不远的沈从文,都只能在耄耋之年的回忆里,以笔排遣当年错失机遇的那些忧思。
季羡林眼中的沈从文是这样描述的:“我觉得,在所有的同时代作家中,只有鲁迅和沈从文有独立风格。他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宛如湘西那片神秘的土地,其怪异的风土人情在沈从文的笔下得以彰显。”
沈从文曾经邀请季羡林品尝云南有名的汽锅鸡,吃饭时,沈从文用牙齿帮助季羡林准备食物。另一次,二人在公园品茶,沈从文看到茶水,便倒回壶中,以表明他正在调整味道。
对于留洋将近十一年,习惯西餐用餐礼仪的季羡林来说,他并没有因沈从文的野蛮和粗鲁而感到汗颜。相反,他非常欣赏沈从文那实在的个性和务实的精神。
季老平易近人又朴实无华,这不仅表现在为人处事的态度上,还体现在他的散文随笔中。举例来说,他对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见解,对于打算从事写作的人来说,他的建议是一针见血的:
1. 文学最怕单调和平淡,应该有波涛起伏,曲折幽隐,才能有味道。有时可以采用古代辞藻,外国句法,或者加一些俚语俗话,增添一些苦涩味道,以避免平淡无味。
2. 散文必须真实流露,淳朴自然,亲民易懂,不需要铺张浪费。
3. 感情必须充足真挚;用词和句子必须简单、美妙和有生气;全文结构必须紧凑、毫不松散。总之,写作必须惨淡经营。
4. 在文章结构方面,开头和结尾是最重要的。
再次感谢季老的散文随笔,它以深挚、朴实的情感和阅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透过他的生命体验,我们能品味人生的方方面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