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一直接触到和听说到的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和思想。如今这本书提出了阿德勒的思想,与弗洛伊德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阿德勒主张目的论而不是原因论。他认为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之源,也是幸福之源。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诠释这件事的发生。尽管他的某些理论更现实也更残酷无情一些,但我认为它们并没有错,而且更实用一些。
当你着急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如果现在不能让你一直感觉到幸福的话,那么现在就不能一直持续下去。生活方式是自己选择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如果现在的方式是自己曾经选择的,那么当想要做出改变的时候,也可以再次选择别的方式。改变不了一方面是自己没有真正理解,另一方面是没有下定改变的决心。无需寻求别人的认可,也无需为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
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理解发怒、表扬或者批评甚至是操纵等行为,只是一种手段,可能是为了震慑,为了让人屈服,甚至是为了操纵。认清目的也就不难理解各种行为。关于自己的人生,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让自己不断朝前行进,分清楚竞争,认清伙伴,找到十一二七中的二,做好课题分离。
也许是上学时养成了追求好成绩以求表扬的习惯,到了工作中也因为表扬而喜悦。现在明白了,这种心态就是承认了纵向关系,认为自己没能力,能力不如发出表扬的人。而那些在学校不追求好成绩的人没有这种心态,自然难以被操纵,也不轻易受伤害。
工作狂其实是以工当你朝着目的地出发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在旅行,目的是登山,而不是登顶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