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至2019,支撑中国经济持续且高速增长40年的关键在中国制造。但是,从产业基础“一穷二白”到工业类别齐全,并且部分制造业开始扮演领先、老牌以及主导国家的“挑战者”角色,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一些已有的解释认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作为后发者的模仿优势、国家的制度性优势等等。虽然这些解释确实具有一定的洞察。但是,几乎所有的这些优势都是后发追赶的国家所拥有的优势,但是中国制造增速达到40年却实属罕见。为什么?
作者从中国制造具有的市场和技术要素出发,提出两个关键的客观原因:市场梯度和技术梯度。这两个梯度给到了中国制造可以沿着市场链条和技术链条持续跃迁而不会长期受困于“成长瓶颈”。
但是,能够跃迁的能动性原因是:解构式学习和重构式学习。只有通过抽丝剥茧的利用知识溢出、反求工程、联合研发等解构式学习才能吸收掉领先制造的知识,进而立足于个性化、定制化的研发完成制造能力跃迁。
同时,作者指出,这些原因背后的逻辑来自中国制造企业对于中端细分市场的定位:价格敏感型中端市场or价值敏感型中端市场前者更加关注价格,后者更加关注性价比。
令人感到惊喜的是,作者不仅给出了整本书的思考框架及其逻辑解释,更是从性价比市场、复杂产品市场、互联网市场等三个高度具有差异性的市场,结合思考框架给出了为什么中国制造逐步跃迁的原因。
历史指向未来。未来中国制造想要持续保持活力需要注意9条原则,以及未来的方向。
本书不是既有洞察的重复造车,而是在批判现有解释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考框架与解释逻辑,结合微观访谈、宏中观数据、细粒度案例,将自己对中国制造的后发追赶背后的原因分析与理解娓娓道来,生动而形象!可以说是原创的洞察。虽然与克里斯滕森、迈克尔波特撰写的商学书籍还有一段距离(毕竟他们提出了极具洞察的核心概念,而且解释边界超越国界、超越周期),但是本书可以被视为中国学者能动思考自己构建科学且严谨的管理理论(指默顿的中层理论,而非中国管理哲学)之开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