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马尔罕,一个古老的异域地名,伴随着丝路研究的热潮不断进入我们的视野。
《撒马尔罕的荣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是关于撒马尔罕中世纪故都——阿夫拉西阿卜引人入胜而又神秘莫测的壁画的著作。这批壁画是在造路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损坏较多,但遗存部分已经足够引人遐思。
作者康马泰,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东方学博士,现任我国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擅长从史料文献中挖掘中亚历史。该书利用阿夫拉西阿卜壁画环带展开研究,旨在为了解阿拉伯帝国征服前夕的粟特物质文明作出贡献。文献搜集是该书长项,附录参考资料占全书1/3。
这些壁画具有独特的、自觉的且多元/跨文化的内容,有助于揭开中亚、高加索和波斯深远腹地等共享同一历法系统的地区的一些新面相。
这部作品也凸显了粟特人与中国和印度次大陆的互动,它所研究的正好是唐高宗时代,它描绘的是一套7世纪中叶前后,与粟特关系密切的几个王国的重要场景,如猎狩、宴会、葬礼、祭祖、马匹、节日和庆典等,这些视觉图像中隐藏着密切的跨文化元素。
最有名的是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因展示了盛唐时来粟特的各国大使和当地的宫廷生活而得名,该壁画由粟特画家完成,却带有鲜明的唐代绘画元素。
解析四面壁画可知,西墙留给突厥汗国;北墙歌颂唐高宗猎豹和武则天乘坐龙舟的场景;南墙是萨珊波斯王出行祭祖而非粟特王;东墙是印度英雄史诗,夹带希腊天文学图像。
有学者认为西墙上部狮子宝座上的巨大人物不是娜娜女神,也不是两个突厥可汗,很可能是粟特王本身,他在新年里扮演了波斯史诗中的太阳神伊玛。
康马泰详解壁画中的唐代端午节,鲜明地呈现了壁画中的各种中国元素,端午节与波斯新年的重合也被证明是“唐风吹拂”的一个成果。
粟特是中古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担当者,也是各国文化交流的传递者。罗马、波斯、蒙古、印度、北朝、隋唐,这是一种以粟特文化为主,吸收了波斯文化、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胡人的传统礼俗的大杂糅。
撒马尔罕,欧亚丝绸之路的纽带,连接汉唐与地中海的梦幻之城,长安人和罗马人皆向往的地方。在现如今的丝路研究中,撒马尔罕依然富有吸引力,成为国际考古学重镇。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