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本哲学史并不太完美地收官,同时搭建了一个哲学wiki。
上卷读完后真的累得要死,在感谢译者的优秀之余,说说对这本哲学史的看法。
先说说上卷,作者本身是一个分析哲学家,对宗教的思辨不太感兴趣,对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也只是略略讲过去,这是哲学家写哲学史的缺点。但是上卷有个好处是足够简明,思路也很清晰,适合已经对西方哲学有些了解的读者想要梳理的群体。不过对于那些打算通过哲学史系统入门的人来说,上卷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能算作很出彩。
再说说下卷,看哲学家写的哲学史,就是要看他最了解的那部分,这样才有所裨益。作者是艾耶尔的学生,博士论文是由斯特劳森指导完成的,所以整个分析哲学史的部分写得很专业,对每一个思想家的评析都非常深刻和到位,尤其是作者对蒯因的分析,可以给出很多新的思路和视角。然而,这部分也写得很难,和上卷完全不是一个层次。如果对分析哲学有一定了解,再来看分析哲学会有更多的体验。
欧陆哲学部分,作者也是以一个分析哲学家的视角进行叙述。有些地方的叙述不够严肃,也不够深刻,尤其是最后的“落选者沙龙”,只是简单地提到一些哲学家,没有详细阐述,有点浅尝辄止。最后的部分讲述了中国哲学、印度哲学、阿拉伯-波斯哲学(这个命名很有新意)和非洲哲学。读完之后的整体感觉一般。中国哲学部分的内容很少,而且只是泛论子学,但对法家势术法的讲述令人惊喜。印度哲学部分讲了一个大致框架,也提到了几个正统派哲学思想的例子。然而,一些重点思想(如世亲和龙树)没有进行详细讲述。对于已经对印度哲学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可以通过这部分来梳理框架,但是毕竟这本不是世界哲学史,但是读一读也算有所收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