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贝页图书出版的《企鹅经济学史》,第一时间进行了阅读。该书的封面写着“从古希腊到21世纪初的经济思想史”,时间跨度不可谓不长,而“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不可谓不大。实在佩服作者能用短短27万字加以概括,甚至对一些重要学说的核心观点加以解说,且我认为未曾遗漏一段重要的思想与相关历史。
为了实现信息的高度概括和有效整合,作者在序言中便做出了重要铺垫——阐明何谓经济学史、何谓经济学、本书的视角以及本书所讲述的故事。这些铺垫有效引导了读者对本书形成正确的预期——否则总会有一些读者期望看到经济史而非经济学史,总会有读者诧异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概念的频繁出现,总会有人责难作者怀抱现代观点评价历史,总会有人因为着墨重点的交替而迷茫。
我认为这本书是面向对经济学知识有广泛且深入了解的“专业读者”的,因为阅读本书的主要乐趣是看到经济学概念与理论的发展脉络。作者在最终章的最后一句话或许正是他的写作目的——“它为经济学家提供了一种视野,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在更宏大的叙事中处于什么位置。”
本书站在足够漫长的历史的演化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宏大叙事的整体视图。从柏拉图理想国度中的家庭管理到亚当斯密的生产效率改进原理,到马克思导师资本积累与分配的历史演化规律,到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凯恩斯等人围绕货币展开的一般均衡分析,再到现代数量经济学的发展与非传统经济学的零星前进。绝大多数属于过去历史的经济学家(广义)与经济学思想都在书中有所提及,甚至读者还可以伴随论述回顾一番亚当斯密、马克思等人的思想要点。
当然,要把巨量的信息融入一本薄册子并使之有条理,需要一定的技巧。作者基本上选用了编年体和纪传体的混合方式来组织内容。对于年代最早的古希腊到18世纪的时期,由于经济学未形成体系,难以按照主题进行划分,因此主要依据时间顺序组织,前六章的标题即体现了这点。之后由于经济学发展的阶段特点、区域特点或主题特点已较为突出,因此按照一定主题进行组织,也因此后面部分的章节便不再严格按照年代进行排序。例如第八章“欧洲历史与理论的分裂(1870-1914)”与第九章“美国经济学的兴起(1870-1939)”便是相近的年代,又例如第十一章“计量经济学与数量经济学(1930年至今)”之后,第十二章“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主义(1870年至今)”又退回到了一个稍早的起始年代。
我认为两个阶段的历史读起来是饶有趣味的。
一个阶段我称之为“道德哲学时期”,即古代世界到18世纪启蒙运动之前。这段时期不存在专业的经济学家,主要是一群哲人怀抱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而进行思考。如何让大多数人生活得更好人类对物质应当有怎样的态度如何创造财富,又如何分配这些问题至今仍未被充分解决,我们在宏观层面已经具有了一定认知,因此在微观层面结合现代化的技术、制度、法律、文化等因素深入探讨,得出的经济政策或管理方法等研究成果又反作用于经济学宏观层面的发展。道德哲学时期经济学史的乐趣在于重新审视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概念——稀缺性、货币、经济学、劳动分工、理性、公平等。事实上有些概念在今天也相当"高级"。
另一个阶段我称之为“政治经济学时期”,这段时期主要由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等后世可称之为政治经济学家的伟人组成,虽然“政治经济学家”这一称呼显然埋没了哲学家这一身份。这一阶段的学者本质上仍然是道德哲学家,但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系统性的方法,用于构建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念或对其进行批判。本书最大的贡献之一我认为就是卡尔马克思部分对于《资本论》的梳理。这本书太过艰深,我书架上的那三大本翻过两遍便不愿意继续研读,后来跟着王德峰、张俊山等教授的讲座进行过学习,然而在本书中又领悟到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