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序中,作者提到了本书是基于课程录音进行撰写的。由于这是一本书,所以对作者来说,书中的口语化现象为何如此严重似乎成了一个难题,尽管作者是一个诗人。随后,作者在书中谈到了“人性的辩证法”,表明人们对安全和冒险都有需求,我对此表示同意。大多数读者应该不难理解这一观点,因此作者是否能够避免重复讲述呢?好像作者认为读者没有基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一样......或者说作者只是在运用水字数理论时表现得很好,但一旦举例就暴露了自己的审美能力的不足。在我看来,一个诗人虽然具备了思考诗歌的能力,却没有对应的审美能力,这是令人可悲的。作者举例的一些所谓“诗人”的“诗”,语言粗糙,我只能说根本不是诗,只是一些看起来像“诗”的排列文字罢了。然而,作者对它们的解读却非常吸引人,但一看到原文我就感到非常失望。此外,书中对于“当我们把语言还给彼此……”和“男人在各人的叮嘱和教化声中”两首诗的判断简直是武断而粗暴。前者可能不能算作一首诗,因为没有使用意象,但后者仅仅符合了书中所讲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如果要说它有多好,我觉得未必。我只能说,真正的诗人从来都不是从什么“写作班”里出来的。如果诗歌走到这个地步,那将是诗歌和人类的悲哀。(附注:当然,这本书也有一些优点。在我看来,最值得阅读的部分是“第一堂课受用一生的写作观念”。其次,作者对所引用的范例进行了详细的文本解读,这对于诗歌初学者和我来说都很有帮助——比如对策兰的《死亡赋格》和庞德的《地铁车站》的解读部分。)
建议有意写现代诗的人应该先去写作,而不是带着“走捷径、事半功倍”的心态来阅读这种“写作指南”的书籍。多多阅读;从内心出发,表达真实的情感;给自己一些时间,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